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首发生态补偿 长洲产业转型之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6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首发生态补偿长洲产业转型之困
长洲岛一条安静的小巷子。这里的人们希望更快地发展,过更好的生活。

  “长洲岛和大吉沙岛成为广东省首批享受政府发放生态补偿金的地方。”今年46岁的曾志铭对这个消息感到很开心,“起码可以部分解决村民的医保和养老了。”长洲社区书记曾志铭从小在岛上长大,经历了长洲岛的辉煌和冷清。

  很少人知道,如今冷清的长洲岛,曾是广东最早的乡镇企业发源地。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黄埔军校旧址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洲居民一方面面临不上工业项目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个靠旅游致富的梦。然而长洲20年开发仍不尽如人意。

  热闹的长洲岛冷清了下来。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和政策限制,岛上的服装企业纷纷撤离转移到了东莞等地。至今,长洲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不足黄埔区人均年收入的一半。

  如果说生态补偿是对长洲居民为保护文物而作出牺牲的承认的话,他们更期待有一天能在自家的农家乐里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文、图/本报记者 何涛、罗桦琳(署名除外)

  12月23日上午,记者乘车坐轮渡登上了长洲岛。从熙熙攘攘的市区一到岛上,一种宁静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岛上没有高楼,行人稀少,来往的车辆也不多。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水汽,让人感觉十分舒服。在房地产商和工厂老板们大举圈地的今天,8平方公里的长洲岛成了一块难得的处女地。

  曾是广东最早的乡镇企业聚集地

  但很少人知道,如今有些冷清的长洲岛,曾是广东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二十多年前岛上的服装企业曾经红火一时,引领当时改革开放的潮流。对于这段历史,黄埔区长洲街工委会书记吴生旺一直很骄傲。吴生旺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地方还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长洲岛上的乡镇企业已经有20家之多。1984年,长洲岛的居民为23000人,工业最繁荣的时候,仅仅登记在册、有据可查的产业工人就有2000多名。

  从小在岛上长大的曾志铭亲历了当时的辉煌,“我们这里发展的最高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服装为主,织布、染布、加工一条龙的产业。”

  对于服装产业最早落户长洲岛的原因,吴生旺说,因为长洲岛的港澳同胞比较多。最初都是做来料加工,然后把衣服拿到香港去卖,慢慢带动岛上开起了乡镇企业,服装成为了当时岛上的新兴产业。

  服装业在此诞生却在东莞繁荣

  服装产业的发展给长洲岛带来了活力,也让居民们过了一段好日子。今年56岁的曾广顺是长洲本地人,这几十年来,他的身份一直在工人和农民之间转变。1980年,村办企业长洲制衣厂成立,二十多岁的曾广顺成为了制衣厂里一名管理人员,开始了幸福的工人生活。“198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将近100元/月,因为当时做产销,利润高。”

  曾志铭回忆说,“当时针织厂员工每个月可以拿到30~40元,车间主任一个月工资是200元,比机关干部收入还高。在针织厂工作可以养家里几个人。”

  这个收入相对于当时种地的收入来说要高出数倍。曾广顺说,“当时务农的收入是赚工分。一个月算下来,只有几十元的收入。”

  1992年,曾广顺回家种田。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洲岛服装产业已迅速地没落了。

  许多服装企业都陆续搬离了长洲岛,“现在东莞的一些服装企业最先就是从我们这里搬去的。服装产业是诞生在我们这里,却在东莞繁荣。”吴生旺说。

  长洲岛服装企业的没落也与长洲岛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息息相关。由于长期以来长洲岛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通过轮渡,这极大地增加了岛上企业的运输成本。“一些服装产业落户到岛上时,广州到深圳的公路还未通车。后来,广深公路一通车,东莞的地理交通优势就表现出来了,一些企业纷纷搬到了东莞。”

  另外一个原因是,长洲岛上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四十多处,其中闻名全世界的黄埔军校就位于长洲岛上。此外,还有中国与外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柯拜船坞、美国第一代驻华公使的墓地等。

  1993年5月,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保护长洲岛文化旅游资源的通告》,并组织编制了《广州市长洲文化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把长洲开发建设成为以黄埔军校旧址为中心的国家级文化旅游风景区。

  从那时候起,长洲不再上任何工业项目,同时还实施居民只出不进的政策,导致岛上第三产业无法培育壮大。

  人均分红只是其他转制社区零头

  吴生旺说,由于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长洲发展比较慢,也可以说,30年没什么大发展。按照村民的话,目前温饱是可以解决的,现在的目标还是如何吃好,还没考虑要穿好、去买车、建大楼。有的村民确实很困难,他们要把剩下的一点钱拿出来买社保,还舍不得。

  吴生旺提供了一份数据,目前长洲岛本地居民有2万多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包括在岛上工作、学习、居住)。其中,从事农民生产的仍有约6000人。就户籍人口来说,收入主要靠种养,种地人均还有不到0.7亩地,主要种一些杨桃、蔬菜,还有外出打一些零工。

  2007年长洲、深井社区人均股份分红分别为675元和536元,仅为全区转制社区平均数的9.75%和7.74%。“与黄埔区等其他转制社区比,零头都不够。”

  政府每年给130万生态补偿金

  最近,长洲岛上最早的一间乡镇企业——长辉印染厂关闭了。对于经历了一场产业转型后的长洲岛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外部输血。对于吴生旺来说,他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黄埔区政府副区长冯广俊说,“长洲岛上群众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无法同步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为此,黄埔区出台了《黄埔区生态农用地补偿暂行办法(试行)》,预计每年投入约350万元,其中长洲股份经济联合社补偿约130万元/年,深井股份经济联合社约134万元/年,下沙大吉沙岛两个股份经济社约79万元/年,重金补贴生态农用地,弥补离岛地区因生态环境保护所受的社会经济损失,扶持离岛地区加快发展,提高离岛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并通过该办法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补偿标准为:给予长洲岛和大吉沙岛的生态农用地补偿金的标准和金额分别为:基本农田:1000元/亩/年;一般农用地:500元/亩/年。据悉,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后,长洲股份经济联合社将获补偿约130万元/年,深井股份经济联合社约134万元/年,下沙大吉沙岛两个股份经济社约79万元/年。

  吴生旺说,生态补偿有很多好处,让村民们对生态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部分钱还可以解决村民们部分社保、医保问题,也可以有一部分资金拿来发展了。

  发放生态补偿金仅是一种尝试

  发展旅游业成为了长洲岛最现实的选择。尽管路有些难走,但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据一位长洲岛上的导游介绍,今年来长洲岛参观旅游的人数可达到50多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吴生旺说,说实在的,现在长洲只能走旅游文化这条路了,因为工厂都不能进来了。发展长洲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文化,黄埔军校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把长洲打造好,人越来越多,以后进岛就可以收门票了。另一个是军训品牌,军训项目做好了也是可以盈利的。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把长洲岛打造成大学城和琶洲馆的后花园。

  第二个是生态旅游。现在岛上农家乐已经有了雏形,客流量一直在增加。此外,还有林家乐、山坡山地旅游、家庭旅馆、特色水果、特色饮食等。“依托旅游,依托文化来做旅游文化产业,虽然难,但是一旦成功了,就是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

  黄埔区副区长冯广俊称,黄埔区生态补偿金使用范围:农用地流转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补贴,每年提取当年拨付的补偿金总额的10%,用于对长洲岛、大吉沙岛范围农用地流转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补贴;扶助持有社区股或社会股的人员购买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居住环境、教育补助等方面,其中明确了补偿金不得用于社区人员经费和办公业务经费,不得用于福利分红等。在未完全解决社区群众社保之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不得超过50%。

  其中补偿金来源为:一是生态补偿费与生态补偿税;二是在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农用地生态补偿金;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在旅游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作补偿金;四是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

  “《黄埔区生态农用地补偿暂行办法(试行)》的出台,仅是我区所做的一种尝试,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检验、完善。”冯广俊说。

  文、图 本报记者 何涛、罗桦琳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