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奥运为节点,中国国家公关正从消极防御阶段过渡到积极防御阶段,进而转向相持、对话阶段。在构建国家公关“统一战线”的同时,我们需要锻造国家公关的三种武器。
从防御到对话
从2003年的非典,到“中国制造”危机,再到2008年的拉萨“3·14”事件,中国国家公关在奥运召开之前,都是消极的防御战———先是被骂、然后沉默、再反弹。
但以北京奥运为节点,中国国家公关正从消极防御阶段过渡到积极防御阶段。随后的毒奶粉事件中,中央政府对内雷厉风行、对外坦诚直率,更是向“相持—对话”阶段迈进的个案体现。
“统一战线”亟待构建
中国国家公关在早期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政府处于孤独支撑状态,导致国家外交部与CNN这样一家文化商业公司的争辩一再上演。
中国的国家公关需要的是一个多元的表达主体。国家公关的“统一战线”,包括组织化的大众媒体,也包括学术精英、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还包括因特定公共议题而临时聚合起来的社会公众。同时,海外精英、公众作为第三方话语同盟也不可或缺。
锻造公关三种武器
在构建国家公关“统一战线”之后,需要做的,就是锻造国家公关的三种武器。
国家公关的第一种武器,就是媒体外交。强化我方媒体的传播能力,首先要让我方媒体成为焦点议题的“一传手”而非“二传手”;其次,需要提升我方媒体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第三,需要加大我方媒体资源的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
海外意见领袖的游说和邀访,是国家公关的第二种武器。争取海外意见领袖的支持、打造第三方话语同盟,是发达国家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国家公关手段之一。
公众人物表达,则是国家公关的第三种武器。我们需要更多来自中国的全球性艺术家、大学者和文化名人。他们的杰出成就、人格力量和精神气质,最容易为海外公众感知。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