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举一动根在蛮荒“裸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1日02:06  新京报

  

一举一动根在蛮荒“裸猿”
一举一动根在蛮荒“裸猿”
人、狮子、狼、猴子发怒时的表情非常相像。
一举一动根在蛮荒“裸猿”
一举一动根在蛮荒“裸猿”

  一部名叫《别对我撒谎》的美剧正在热播,剧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人类下意识动作的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片中的主人公莱特曼得以揭破谎言。那么,为什么人类会有这些下意识动作,它是科学还是虚构呢?

  1 非语言交流 至关重要

  《别对我撒谎》虽然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但其中引用的观点却没有一个是出自编剧天才的想像,而是出自严谨的科学理论。

  无论是剧中提到的“微表情”,还是说话时伴随的各种动作,实际上都属于人类“非语言交流的一部分”。现代科学显示,人类的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茱迪·K·伯根(Judee K.Burgoon)写道:“非语言交流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可以盖过正在进行的语言交流。成功的人类关系依赖于非语言交流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这些非语言交流包括语气、无语意的声音、表情、手势、身体语言、空间距离、身体接触等等。而人类行为学者认为,这些非语言交流是演化的产物,衣冠楚楚的人类的很多行为可以在非洲大草原找到起源。

  2 “裸猿”演化 造就行为

  《别对我撒谎》中的理论都来自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引自戴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几部关于人类行为学的名著。

  莫里斯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演化论科普作家之一,他受欢迎的原因就是用达尔文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人类的日常生活。没有比他的成名作《裸猿》的序言更能表现他的观点了:

  “现存的猴类和猿类共有193种。其中的192种身上遍布体毛。唯一例外的物种是一种全身裸露的猿类,他自诩为人类(Homo sapiens)。这个物种无与伦比、成就卓绝,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考察他高雅的动机,与此同时却故意对自己的基本动机弃之不顾,或者不惜花费同样多的时间来掩饰这一点。他引以自豪的,是他的脑容量在所有的灵长目中名列榜首。但是他的生殖器之大也使他在灵长目中位居第一。对于这一事实,他却竭力加以掩盖,宁可把这一殊荣张冠李戴,送给力大无穷的大猩猩。他精于言辞、敏于探索、拥挤群居,对于他这种猿类行为的基本情况,我们现在理应进行仔细的考察。”

  3 眉毛降下自有缘由

  莫里斯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对眉毛行为的描述。人类的眉毛什么时候低垂,什么时候高扬?莫里斯说,眉毛低垂的动作通常会在两种情境下发生,而这两种情境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把它们粗略地划分为进攻性的和防卫性的。在进攻性的情境下,这一动作所代表的情绪可能有很多种,情绪的强度也各不相同,从简单地表达异议,到有些厌烦,到极度的愤怒;而在防卫性的情境下,这一动作意味着有某种危机近在眼前。

  在人类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不仅会有皱眉的动作,同时还会伴有颧骨部位的皮肤向上抬升的动作。这两个动作同时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在眼睛睁开并保持活动的状态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对眼睛的保护。这个复合动作是人类在预见到身体冲撞时最典型的面部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退缩和抗拒。而在进攻性的情境下,皱眉同样会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而同时这种保护眼睛的需要形成了一种表情,它传达了“愤怒”的情绪,让对手可以理解。现代的动物行为学认为,不但同物种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不同物种的动物之间也可以交流。在自然界中,有很多“通用语言”。爱德华·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中专门讲述了跨物种通讯的问题。比如说,在哺乳动物中,不同物种的妥协行为的形式极为相同:倾向于下蹲,往往还翻滚,以暴露出腰部和腹部。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认为,某些哺乳动物(如狗)暴露出这些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是表示解除了对敌对者的攻击意图。这类交流行为开始时往往具有实用的成分,同时在动物共同演化中成为大家都能共同理解的“符号”,达到跨物种交流的目的,“降低眉毛”就是很好的例子。

  4 扬起眉毛也有玄机

  扬眉毛的动作是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都会做的动作,这个动作的最初目的应该是增强眼力。抬高前额的皮肤并把眉毛扬起来,能对增强眼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猴群来说,扬眉毛的动作是它们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反应,通常发生在与某些它们所惧怕的东西遭遇,急于尽快逃离的时候。

  当我们把扬眉毛的动作与眉毛低垂的动作相比较,问题就出现了。假定我们发现在自己眼前出现了某种紧张状况,那么我们既可能皱起眉毛,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也可能会扬起眉毛,让我们能对现场获得更好的观察。两种方式都是有用的,但我们必须选择其一。大脑必须做出判断,哪种需求是最重要的需求,并通知脸部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对猴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当猴子面临严重的、被进攻的危险时,它们的眉毛是皱起来的;当猴子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时,它们的眉毛是扬起来的;当战败表示归顺时,它们的眉毛就又皱起来了。人类在面临同样状况时的反应也大体相当。

  5 无意动作 根在草原

  除了表情,人类的身体语言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生物起源。莫里斯的《裸猿》中说得很明白:“在现代城市生活的表象之下,人还是原来那个裸猿。只不过是各种名目发生了变化:‘狩猎’现在读作‘工作’,‘猎场’现在读作‘公务场所’,‘居所’读作‘住宅’,‘配偶关系’读作‘婚姻’,‘性伙伴’读作‘妻子’等等。”所以,人们的很多无意中的动作也是在草原上就形成了的。

  比如说,当人在谈话时,如果他把双臂抱在胸前,就说明他想要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设立“障碍”,是一种抗拒的表示。动物式的领地观念仍然存在于人类头脑中,在公共场合人们都会尽量保持“安全距离”。在两个人说话时,如果一个人一只脚前伸,另一个人两脚平放,说明前者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侵入了后者的“地盘”。在饭馆里,人们喜欢背靠墙壁,而面对开阔的位子,是因为他们喜欢“背后被保护”,同时视野开阔,“利于逃跑”。

  总之,人类的身体动作既是演化造成的自然反应,同时也是同类可以识别的“语言”。当人在说谎时,虽然他们试图带给同伴错误的信息,但是他们的身体仍然会出现和真实感情相应的动作,这也就是《别对我撒谎》这部电视剧的理论基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