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清、胡星):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都受到很大冲击,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确定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记者就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沐博士。
2008年,中国的GDP增速一路下滑,从一季度的10.6%到四季度的6.8%。不过杨沐先生认为,造成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的原因不同于其他受金融影响较大的国家:“这个下滑,我感到跟世界上,跟美国、欧洲、日本这些金融危机的中心国家的下滑是有区别的。这些国家经济下滑主要是本国内部的金融出问题,然后引起了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下降实际上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国内自己周期性影响。中国从2007年上半年就逐步开始采取货币政策,跟其他的一些行政措施,来控制经济过热。第二个原因就是由于去年9月份,美国金融危机进入海啸阶段,这就引起了中国的出口下降。”
杨沐先生还认为,由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同,因此中国能够尽早摆脱金融危机困境的可能性比较大。他分析说:“中国到目前还处于城镇化的过程,国内的需求一直是比较大的。尽管外部因素中国政府很难直接控制住,但是内部的因素,中国增加内需这个需求是可以控制住的。中国政府的债务率也是比较低的,这几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是每年(百分之)20几、30几的增长幅度。”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以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杨沐对此表示赞赏。他甚至表示,中国可能成为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国家:“中国政府的反应是比较积极的,而且措施也比较及时的。从11月初,中国政府就提出了4万亿的刺激方案。刺激方案11月实施下去之后,从12月和1月份的数字来看,是有些经济好转迹象的;另外就是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增长幅度很快,中国1月份的整个银行贷款达到1万6千亿,这些数字都非常高。从这几方面看,中国经济增长率上半年止跌回升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所以有可能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的国家。”
目前,中国的GDP在世界上名列第三,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杨沐表示,要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还应该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作为一个亚洲国家,中国需要同东亚国家,特别是东盟加强联系。他说:“东亚的和平、安定对中国更重要。特别是东盟。在过去10年、20年里可以看到,中国的成长和东盟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在这种困难时候,中国更应与东盟、东亚国家合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