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话说藏历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7:57  青海新闻网

  关于藏历年的由来,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即苯教说、纺线老妇月算说、汉历说和时轮说。

  苯教说 在原始苯教时期,藏族先民们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天文历算知识,认为天体万物都是由土、木、水、火、空五种元素构成,包括一切生命体,并与其相应的五大界会和顺逆,就形成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气候变化和生物功能等自然现象,以此来推算命运,这就是所谓的“迥孜”(五行算)。到了雍忠苯教时期,其创始人东巴辛饶·米沃且(约公元前1917-?)将《噶孜幻算法》、《八卦九宫“林郭”推算法》、《五行时轮》、《吉夏因缘业算》(今称次若勒孜,即算命)等苯教历算传授给恰辛·勒杰唐布和米沃且之子贡擦赤布等人。公元前4世纪,吐蕃第一代藏王聂赤赞布(前360-345)时期,从象雄(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等地)请来十二智苯。他们各个学有所长,辅佐赞普统治雅砻谷地以及周边地区,并推行苯教历算法和医药学知识。其中名叫郭尔西·孜康者,通晓天文历算。他以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出四季变化、气象风云,以辅助农牧业生产劳作。根据诸星辰形状的不同,对廿七宿取有比较形象化的名字,而至今在藏族农牧区仍然用其推算年内或来年的雨水、旱情、霜冻、冰雹和虫害等,以防农作物受灾。相传,藏历十一月初一(冬至)为岁首,人们以各种祭祀仪式(包括原始歌舞)娱神娱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从而达到人们所想望的和心灵上的安慰,这就是藏族欢庆新年的雏形。藏族过年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纺线老妇月算说 据史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九代藏王布德贡杰(前68-31年)时期,西藏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在西藏山南的雅砻河谷一带有一位名叫“嘎毛贝姆”的纺线老妇人,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历算法,曾一度流行于雅砻地区,人们常用它来计算当地农耕时节,因此,被后人称之为“纺线老妇月算”。这一历算以观察月亮的圆缺、朔望以及星辰运行规律推算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当雅拉善布神山脚下的杏树开花,这第一天被视为岁首,举行各种庆祝仪式。藏族过年习俗由此而来,一直延续至今。

  汉历说 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时,从汉地带来许多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公元8世纪,金城公主也带来了不少医药、历算方面的书籍,并先后译成藏文。此后,在赤松德赞(公元755-797)时期,还有一位藏译名叫德哈那波的汉地历算家曾多次来藏推行汉历。于是,藏族历史上首次在原有天文历算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族皇历算法及其过年习俗。

  时轮说 公元1027年,由吉觉·达哇沃色、热·多吉札、卓·格伦西饶等翻译大家们把印度佛教《时轮经》及其注疏译成藏文。藏族第一次以饶迥纪元,确定该年为藏历第一绕迥火阴兔年。《时轮经》不仅是一部很宝贵的天文历算书籍,同时也是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对后期藏族历算及藏医药学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在藏区各大寺院中掀起了一股学习时轮历算法的热潮。西藏的楚普寺、敏珠林寺、药王山扎仓、四川德格的八邦寺、噶陀寺、甘南拉卜楞寺等先后建立了专门学习天文历算及藏医药学的扎仓、医院和学校等,培养了大批藏医药历算学人才,先后问世了《萨迦寺藏历年历》、《楚普寺藏历年历》、《敏珠林寺藏历年历》、《八邦寺藏历年历》、《噶陀寺藏历年历》和钦绕诺布的《藏历年历》等,对藏族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藏族农牧民群众根据这些年历进行生产劳动和各种节庆活动。藏族岁时年节也逐渐趋于规范化、统一化。

  总之,藏历年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天文历算知识以及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苯教历算为基础,吸收汉族历法的长处,并随着印度时轮算的传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趋于完善。

  藏历月份又称“霍尔月” ,“霍尔”这里指蒙古,“霍尔月”为“蒙古月”,简称“蒙月”。在《藏汉大词典》中对此有这样的解释:“现在一般把藏历的月份通称为霍尔月。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中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度,盛筵庆功,并以此月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按时轮历原以‘望宿’纪月,至元代始兼用正、二、三等叙述纪月。以冬至月后的第二月为正月,本为汉族之‘夏正’,而在藏族则系经蒙古族传入,故称之为蒙古月。然而时轮历之置闰法与夏历不同,故实际上有时相同,有时有一天或一个月的前后差别。” 《东嘎大词典》中也写道,“蒙古王成吉思汗于1216年率兵进攻西夏,1227年汉历三月,西夏疆域已纳入其统治之下,盛筵庆贺,以示为新年,并改此月为岁首,后形成蒙古历年。在藏地,从萨迦派统治时期开始,奉令按照蒙古习俗纪年月,并形成了汉历三月过藏族新年的习俗。”由此可见,这一名称最初源于八思巴时期,并沿用至今。

  藏历过年习俗各具特色。由于岁首纪月的不同和各地生产、生活习俗的特殊性,形成了多种过年礼俗。以拉萨为主的西藏大部分地区,于藏历1月1日过新年;前后藏的部分地区,在藏历12月1日过新年;阿里地区的布让(今普兰县)等地,由藏历11月1日起过新年;贡布(今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地区,于藏历10月1日过新年。

  藏历年又叫“洛萨尔”节,共15天,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过年的前一个月,也就是每年藏历十二月初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准备年货,购置新物,制作“珠素切玛”,培育青稞青苗。“珠素切玛”,即五谷斗,是用木料制成,外部绘有各种吉祥花纹和图案。它从中间隔为两半,分别装有麦粒、炒熟的青稞粒和酥油糌粑,上面插有青稞穗子和一个叫做“孜卓”的酥油饰品(其上面贴塑太阳、月亮、八瑞相等形状,还有酥油羊头)。还要用清水泡上一小盆青稞种子,等到过年时,可以长出一、二寸青苗。把它与“切玛”一起供奉在佛龛前柜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十二月中旬开始,每家每户要准备酥油和面粉,并陆陆续续炸果子,拉萨人称做“卡赛”。“卡赛”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条形的,圆形的,耳朵形的,也有勺子形的等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又叫“古恰”。“古”指二十九日这一天,“恰”为清除,意思是新年前的大清扫。首先从自家的住宅上下,房屋里外,村寨走道清扫一番,然后把房内灶膛、佛龛、天花板、柜台等全部擦洗干净后,在灶膛墙上有烟污的地方,用白粉绘上“八吉祥徽”等图案,灶台上方画象征龙女的蝎子图案,并在房屋的门、梁、壁、窗、柱子等上方抹点酥油,大门前用石灰粉画上白色的“雍仲”图案,这一切表示永久、吉祥和平安。晚上,一切就绪后,家人按辈就坐,开始吃“古吐”,与汉族的“团圆饭”类似。“古”为九,“吐”为吐巴,即煮熟的面。古吐是用面疙瘩、羊肉、人参果等煮成的稀饭,煮饭前,面疙瘩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面做成太阳、月亮、经卷、多菱角等各种实物形状,其中,太阳象征威严,月亮代表声誉,经卷表示智慧,多棱角意为伤人;另外一种是在大小相同的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辣椒、羊毛、木炭等十几种,各有各的含义,石头代表心肠硬、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等等。吃完“古吐”后,家家开始驱鬼,把所剩下的“古吐”都倒入一陶罐里,日喀则地区还把驱邪用的糌粑揉团也放在其中,然后将陶罐与点燃的火把一起扔到院外或村口,回来时不能回头,口念经咒,表示消除病灾,来年健康平安。昌都一带除了吃古吐外,家家还必须要炖牛羊头。

  除夕晚上,先把室内外擦洗干净,然后铺上新“卡垫”,门窗帘子都要换新的。然后在佛龛前摆上“碟嘎”,“碟嘎”是用各种食物有序垒成的神佛供品,其中有“卡赛”、糖果等等。

  大年初一清晨,家庭主妇天不亮就起床熬制青稞酒,青稞酒中放有糌粑、红糖和奶渣等,要在家人没有起床前给每个人送上一碗。其后主妇要背上水桶到河边去打新年的第一桶吉祥水,水桶口要抹上酥油,以示吉祥。日喀则地区,要取两次“水新”,一是天快亮时的“手纹水新”,二是太阳升起时的“尼夏曲普”。取“水新”前,还要在河边或泉边的较高处煨桑敬神,奉献供品。家人喝完热酒后,即刻起床,穿上新衣服,互致新年祝辞,洗漱打扮完毕后按长幼次序就坐,首先主妇端上“珠素切玛”献给每个人,每个人用自己的右手抓一点糌粑粉向上扔三下,以示敬奉佛、法、僧“三宝”,而后少许放入自己的口中品尝,以示来年丰收。之后,家人一起吃“卓玛折斯”,即放有人参果、白糖的米饭,喝奶茶。天刚亮时,开始去邻居家拜年。每家有两个代表,一人端“切玛”,一人提青稞酒壶,见面时,人们互道“扎西德勒平松措”等新年祝辞,并互献“切玛”,敬上青稞酒。拜完年回到家后,白天几乎不出门。

  初二开始,走访亲朋好友,互道新年祝福。日喀则地区在这一天,吃完早饭后,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带上切玛、酒壶、藏香、食品,到固定的地点去祭祀土地神和守护神,并献上供品,插上经旗,祈祷来年丰收。祭祀完后,又在乡亲之间互献“切玛”和青稞酒。贡布地区在大年初三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家庭主妇身着节日服饰,带上各种食品、水果、茶新、酒新和彩旗,到自家最好的一块庄家地里去祭祀土地神,又叫丰收女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男人们穿着新装,带上煨桑用的糌粑、彩色羊毛、酒茶新等到祭祀守护神的地方去,进行煨桑,访风马,祈祷全家乃至全村人,幸福平安,人畜兴旺。

  大年初三,拉萨、日喀则等地将举行“托苏”仪式,家人都聚在自家房顶,进行煨桑祭神,念经祈祷,插上新经幡,保佑神灵,来年家人平安、幸福。在昌都地区,这一天是朝佛日,人们都去寺院烧香、拜访,转佛塔;男人们骑马到山上祭祀山神,回来后,村民们都聚在一块儿,喝青稞酒,或跳锅庄舞、热巴舞等。日喀则地区的山神祭祀则在大年初一清晨,祭祀完毕后,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尽情享受着喜庆的欢乐。过年期间,还以村落为单位举行赛马、射箭、表演藏戏等集体活动,有时候村民自发组织跳果谐、说折嘎、比力气,还有拔河、投掷等活动,使节日内容更加的丰富、活泼,处处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气氛。

  藏历年是融民俗活动与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大年初三过后,人们纷纷参与到各地寺院的宗教活动当中,如拉萨的传召大法会,就是由藏历正月初四开始一直到二十五日结束,共举行21天,其中正月十五日的酥油花灯节最为隆重,这时候,群众自发地来到大昭寺前拜佛、磕头、烧香、转经和观看酥油花。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藏历年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已逐渐发展成为藏族节日礼俗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本文作者旦正加系青海社科院藏学研究所研究生)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藏香 白糖 窗帘 词典 大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