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感于鲁迅谈“中国人的官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16:12  中国新闻网

  读鲁迅的《学界的三魂》,发现有句话在眼前一亮:“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他还说,许多人的“灵魂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鲁迅自己是不想做官的。他的“学”是够“优”的,可他实行的是“学而优也不出仕”。像他这样的优异学人,当个教育部长绰绰有余,可他只当过短期的“教育部佥事”。他也不是爱当这个相当于现在小科长的“佥事”,其目的不过“是在弄几文俸钱,因为我祖宗没有遗产,老婆没有奁田,文章又不值钱,只好以此暂且餬口。”后来,他就再也没有当过什么官,更不会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人们先后封赐给他的“民族魂”、“硬骨头”、“文化旗手”,显然均非官衔。

  佥事这个职务,我想比李白当的“翰林待诏”、杜甫当的“左拾遗”、苏轼当的“礼部尚书”都要小。中国古代有名的文人、诗人,似乎都在朝廷里任过一官半职,当年虽尚无“汽车洋房”、“四室一厅”、“小蜜二奶”之说,但是有乌纱帽或无乌纱帽,在身价和地位上毕竟大不相同,而且有人确实胸有匡世报国之心,所以都要在仕途上追逐一番。直至在宦海里升沉不定、饱经风波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得赶紧回老家,享受一下“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田园生活。

  比起中国文人,美国文人似乎少了很多官瘾。当然,他们也有弱点,酗酒、吸毒、多婚,都是他们常犯的毛病,但他们一般不会去跑官买官,一门心思要弄个“长”啊“卿”的来当当。最多当个国际笔会美国中心主席,那也是大家选的,没有薪俸,任期有限,只是尽义务而已,绝无便宜可占。你去看他们的名片,上面绝无密密麻麻的一连串官职头衔。

  美国文人向有不当官的传统。新闻记者、《另一半人如何生活》的作者雅各布布.里斯就是一个范例。他当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上有老罗斯福总统这样一个“老哥儿们”,要在华盛顿或纽约混上一官半职那是太容易了。可是他说:“当官不是我的事情,写作才是;在写作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好,可以通过写作帮助别人。做官是一种荣誉,我愿意把这荣誉给予那些更适合做官、可以在政坛上驾轻就熟的人,我的本性不是那种用官职来点缀自己的人。”

  “不用官职来点缀自己”,此话说得好。所有有才能的作家、诗人和记者,其实都不必用乌纱帽来装饰自己,而应用自己的笔、自己的作品来帮助人们、影响社会。美国文人更渴望做“公共知识分子”,除了写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外,他们还对各种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公众说话,为弱势群体说话,以自己的言行去反腐肃贪、驱邪除弊,去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去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这一切,均无须出仕,无须官爵。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陈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