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部日前公布的招生体检中规定,肝功能异常、体重超标以及低于1.60米的男生和低于1.50米的女生,将受到“不录”或“慎录”的限制。该规定被指存在招生歧视。对此,北大招生办回应称体重超标等学生就业会有困难,“如果现在不限制,将来后悔就为时已晚了”(4月21日《新京报》)。
北大招生办说的没错,这年头,由于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总是特别挑剔,不仅要才,还看相貌,如果应聘者在外貌、体形上稍有“失误”,让人瞅着不顺眼,那就极有可能惨遭淘汰,失掉就业机会。这也就是说,学生的体形、体质可能直接影响到就业率。而且,教育部也要依据就业率对大学进行考核。因此,北大医学部未雨绸缪,自立标准,将那些胖子、矮子们挡在门外,为将来取得高就业率作准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是,视就业率为“命根子”的绝非北大一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渴盼自己的就业率能雄居榜首。这几年,频频曝出的高校就业率作假丑闻便是例证。如果听任北大拒收肝功能异常、过胖、过瘦之类的学生入学,那么其他学校就会群起而效之,凡是有可能影响到就业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大学招录学生的“关卡”,说不定,有的学校还会弄出个“酒量不足多少不予录取”之类的规定来,因为“以酒聘人”的事件已经多次上演了。到时候,我想,胖、矮、丑之类的学生们恐怕就进不了大学门了。果真如此的话,那将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啊。
怎么办呢?笔者以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强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权威性,严禁大学在体检标准上另搞一套,各自为政;另一方面,教育部要对现有的高校办学水准评估体制进行改革,不搞就业率崇拜,逐步降低就业率所占比重,直至取消。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大学招生中的身体歧视才会彻底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