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有望启动实验性地震预警系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09:04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北京5月11日专电(驻京记者李扬)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地震局震灾防御司副司长杜玮表示,近些年我国有望启动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尽管这一系统可以期望获取预警的时间可能是非常短暂的,但它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减轻损失非常有意义”。

  杜玮说,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验性”主要是指这种预警系统建立起来后,可能还不能马上做到对于每一次地震都提供有效果的、对公众避震和紧急防范都起到直接作用的预警信息,可能会有一个运行、实验、完善的过程。

  “减灾白皮书”指出,在构建立体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方面,中国已经建立了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所谓灾害的立体监测体系,主要是天、空、地,加上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测、地理观测和海洋观测来实现,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解释说。

  中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监测预报体系一直以来被视为整体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汶川地震的发生让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白皮书说,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固定测震台站937个,流动台1000多个,实现了三级以上地震的准实时监测;建立地震前兆观测固定台点1300个,各类前兆流动观测网4000余个测点。

  “中国在汶川地震后对地震的立体监测更加重视,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杜玮说,一方面更多地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空间对地观测资源,特别是国内包括北斗卫星系统和减灾环境小卫星等资源,开展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筹划专门发射一些能够观测与地震发生可能有关联的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参数的专门观测卫星。

  去年11月开始,中国实施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利用四口深钻在龙门山断裂带部署比较深的地下深井观测。目前这一工程已经获得了重要的进展,为研究地震机制和捕捉余震信息获取了丰富的实物样本。

  但他同时强调,关于地震预警的研究和探索,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经历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在中国,早期预警工作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也在小范围内做过一些实验性的技术系统,但是离实用化应用还有距离。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