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10:12  深圳商报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元平特校老师指导学生堆积木,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元平特校的学生在做康复训练。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深圳各医院的儿童专科医生经常到到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为60余名残障儿童进行全面义诊。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残疾人学生在认真复习,冲刺高考。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老师在帮助学生做康复训练。
深圳残疾儿童教育形成体系
老师用手语帮助学生解题。

  今天是全国第十九个“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全社会将目光聚焦于残疾儿童教育。

  市残联理事长高建伟告诉记者,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始终关注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既与普通教育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尤其是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取得很大进展。

  在第十九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全市特殊教育的主要机构,了解到目前我市残疾儿童教育的基本格局是:凡符合入学条件、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学校,有关学校不得拒收;不能适应普通教育的残疾学童主要集中在元平特殊学校就读;还有在全市各福利中心有一定数量的孤残儿童,以养育为主,并辅以适当的教育。

  近年来,深圳对残疾人义务教育取得丰硕了成果,但记者同时发现,要让所有残疾儿童走进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仍然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努力。

  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

  早期干预中心

  上千残疾儿童

  零岁得到干预

  “转眼小龙龙在干预中心培训有一个年头了……小龙龙自过年后语言方面有很大进步,有要求时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了……很喜欢看动画片和看碟了,看到高兴处会大笑……有小朋友唱儿歌时,小龙龙也会一整段一整段地跟着唱和念,还像模像样呢……”

  这段文字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在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网站上写下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无可比拟的成长喜悦。像对待龙龙那样,从0岁开始干预残疾儿童的成长,已经成为我市建立残疾儿童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对龙龙未来的目标是:进入普通的幼儿园,然后接受普通义务教育。为此,该中心做了大量的努力、尝试,尽管康复的路程还很艰难,但目前龙龙妈妈已经看到了希望。

  成立17来,1600名和龙龙一样的残疾儿童在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得到康复训练,其中近1200名孩子从这里走向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接受了全纳教育,过上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

  1992年7月,早期干预中心的前身——深圳市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获准成立,承担起深圳0~7岁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康复训练工作。2002年1月,康复中心更名为“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承担起包括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在内的六类07岁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

  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主任王坚博士告诉记者,全市0~7岁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脑瘫)、精神残疾(孤独症)等五类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在早期干预中心得以开展。中心根据不同年龄残疾儿童的生理特点,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研究,保证残疾儿童得到切合自身发展的康复和教育。每年有近140名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在中心接受康复教育,孩子们和家长们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

  不但如此,受市残联的委托,早期干预中心还肩负起另一项重担,负责“残疾儿童义务康复”、“残疾儿童少年机构康复”、“听障儿童助听器配置补贴”、“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及植入手术补贴”等四个项目的实施,每年有许多残疾儿童获得了政府资助,得到免费的教育及康复治疗机会。

  除了在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外,王坚介绍,目前他们还在各个区建立了教学点,将对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放进社区,以实现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就近、尽早得到科学的干预,建立起学龄前残疾儿童受教育和康复的平台。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儿童进普通学校渐成主流

  乐乐今年就要升6年级了,5年来,他一直在南山一所学校就读。这个曾经丢失了听力的男孩,以优异的成绩和阳光的性格向大家证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乐乐2岁的时候,因为高烧失去了听力。乐乐的父母东奔西走,为孩子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他的听力在一点点得到恢复。要上小学了,乐乐多么想走进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读书听课。然而,他的听力还是令不少学校担心。由于妈妈的坚持,南山一所学校同意让乐乐入学。

  乐乐如愿以偿地坐在了明亮的教室里。班主任安排他坐在第一排;各科老师经常为乐乐开小灶;班上的同学对乐乐非常友好。5年来,乐乐拿到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语言康复特别好,如果不留心,没人发觉他是曾经失去听力的孩子。

  在深圳,像乐乐一样能够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越来越多。市残联康复就业部副主任王蜜东告诉记者,原来大家习惯了将残疾儿童集中在特殊学校学习,其实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对孩子的康复以及融入社会是最佳途径。发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符合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王蜜东介绍,2006年,我市残联、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深圳成立了“市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能力评估组”,凡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前,先去深圳市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医学鉴定,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和与残疾类型相关的医学专业性评估,形成鉴定报告,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评估组对残疾儿童提出有针对性的入学安置与教育建议,或参与随班就读、或就读特殊学校,或送教上门。凡是具有接受义务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学校就不能拒绝接收。

  2006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确保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到规定年限的基础教育,确保我市残疾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和高中教育。与此同时,《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结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从2007年9月起,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减免残疾学生的学杂费。减免对象包括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全部深圳户籍残疾学生。

  王蜜东告诉记者,由于政府政策得力,越来越多像乐乐那样的残疾儿童可以走进普通学校的课堂,享受着义务教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任重道远

  昆昆今年15岁了,早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可因为他有轻微自闭症,上课无法安静地坐下来听课,几年来先后进过三所学校,最终因为其他同学家长投诉他影响课堂秩序,他不得不离开校园,现在没有普通学校愿意接收昆昆入学。

  在家里呆久了,昆昆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意走出家门口,家庭始终被忧郁的阴霾笼罩着。昆昆的妈妈多么希望,孩子能享受到同龄人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啊!

  在深圳,与这个家庭一样因为身体的重度残疾而不能正常就学的孩子还不少。根据市残联《2009年深圳市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情况调查报告》统计,目前全市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有199人,其中男性残疾儿童为142人,女性残疾儿童为57人。与2006年未入学残疾儿童调查数据(167人)相比,本次调查的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人数增加32人,呈上升趋势。据家长意愿,这些孩子中全市有教育需求占81.41%(163人),其中114名残疾儿童(52.97%)有义务教育的需求,49名残疾儿童(24.62%)有康复训练教育需求。另外,有37名残疾儿童(18.59%)因为家长认为学了也没意义,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意愿。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残疾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这部分重度残疾孩子读书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全国第十九个助残日到来前夕,市残联理事长高建伟这样告诉记者。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份调查数据,折射出我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部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热情不高。部分学校认为残疾儿童教育是特殊学校的事情,且普通学校缺乏特殊教育教学师资、手段和技术准备。有的学校接收残疾儿童,但仅将残疾儿童作为旁听生,学生成绩不入册等。由于部分普通学校不愿意接受残疾学生,产生了入学争议,导致有关政策无法贯彻落实。

  其次,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存在适应困难。如沟通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等等,由于部分普通学校缺乏相应的补救措施,未能营造适合残疾学生的软硬件环境,导致残疾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长期无法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和生活,有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学习后又回到特殊学校。

  第三,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存在问题。部分普通学校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训练,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认识,不太了解特教的基本原则、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不好健全学生与残疾学生、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教学方式与教学教材不适合于残疾学生。这些问题影响了随班就读的效果,不利于残疾儿童少年的成长。

  第四,部分残疾儿童家长对孩子过多的保护、迁就和溺爱,盲目代劳,担心送普通学校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也有少数家长对残疾儿童对孩子漠不关心或不知道如何帮助教师和自己的子女随班就读,让残疾孩子参与随班就读的动力不足。

  另外,由于缺少随班就读教学效果评估监督任务、方案、技术和标准,随班就读监督评估主观随意性较大,在评估学校工作、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时,往往将随班就读学生惨杂其中,没有形成专门的评估监督方法,没能突出残疾学生的特殊性。

  针对以上问题,高建伟提出四点建议:首先要做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重点做好残疾儿童的评估诊断、康复训练、教育、培训以及辅助器具配备等工作。

  其次,建立完善特殊教育网络。2009年继续在罗湖、光明新区等区以及市福利院建立元平特校分教点,使残疾儿童能就近就地上学,满足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筹备建立第二所特殊学校,增加学位,扩大招生规模;做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提高随班就读教学效果。

  第三,摸清全市经济困难残疾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在经济上给予重点照顾帮扶,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使残疾儿童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第四,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充分认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意义,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提高家长认识,发挥家长主体参与作用,鼓励和支持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努力为残疾孩子创造条件。

  深圳市残联与深圳电大联手开国内先河

  远程教育为残疾人圆大学梦

  苏利平现在是深圳残疾人网站的站长,她带领着网站十几名工作人员,把深圳残疾人网办得有声有色,点击率仅次于中国残联的官方网站。

  苏利平原本是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普通人,一次意外的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以为自己一辈子再没有用了。她万万没有料到,40多岁她在深圳读完了大学,逐渐成长为深圳残疾人网站的负责人。

  与她一起在网站工作的残疾人同事,个个都是大学生。在残疾人中拥有这么高大学文凭比例的,在全国非常罕见。

  市残联理事长高建伟告诉记者,他们得益于深圳市残联与深圳电大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大专班,这种独特的方式,让深圳近200名残疾人在远离校园后,完成了人生的另一次充电,获得了大学文凭。

  为了使更多深圳残疾人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001年,深圳市残联在国内首开先河,与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办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残疾人通过业余的网上个别化学习为主和集中辅导相结合的远程教育,严格按照中央电大教学计划,利用当代最新的网络远程教育模式进行学习,这是电大专门针对有特殊需要的残疾人开设的高等学历教育。

  苏利平与深圳市第一批远程教育大专班22名残疾人,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获得由中央电大颁发的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远程教育大专班的罗老师回忆,参加2001年第一届远程教育的残疾人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2岁,平均文化程度只在初中。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每周一次的集中辅导课,他们坐着轮椅,拄着拐杖,或由亲人搀扶着,风雨兼程,从不缺课。学员巫妙春因年龄比较大,记忆力不如年轻人,背英语单词成了拦路虎。她想尽一切办法,把难记的英语单词用绳子挂在住房里,随时随地背,记熟了就扯下来,换上新的单词。靠着非凡的毅力,无论是英语、高等数学,还是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她都一门一门攻克下来。手持大专毕业证书的学员,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远程教育圆了他们多年的大学梦,实现了自食其力的愿望。

  从2001年9月至今,先后开办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三个专业六个班级,共招收学员241人,其中残疾人193名、残疾人工作者48名;2004年依期毕业残疾人30名、残疾人工作者6名;2005年、2007年两届行政管理班依期毕业66人,其中残疾人39名、残疾人工作者27名;今年7月份2006级社会工作专业即将毕业共34人,其中残疾人27名、残疾人工作者7名。目前仍有2个社会工作专业班,共计76人,其中残疾人70名、残疾人工作者6名在读。

  八年来,远程教育大专班的每一位学员、市电大的老师、网站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助学的义工以及学员的家长、家属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那些重残的学员,付出了比正常人更为艰辛的努力。他们付出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八年来,远程教育大专班对残疾朋友敞开大学校门,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残疾人朋友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电脑知识,就可以在家中或社区学习中心接受各种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远程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受教育方式,为残疾人圆了一个大学梦。

  大专班的张老师告诉记者,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能够成功举办,最关键的是离不开主办单位深圳市残联。市残联八年来不计成本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了专门机构,抽调精干人员,聘请教育专家,参与全过程的教育教学管理。更新设备、开办社区教学点并配齐设备,为学员提供了自己最方便的地点和方式开展学习。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为使残疾人能顺利学习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各区残联也积极支持残疾人参加远程教育大专班学习,福田区、罗湖区及南山区为本区40多位残疾人学员免费赠送电脑,为残疾人在家上网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考虑到残疾人经济困难,市、区残联还为残疾人实行补助学费,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深圳的残疾人比其他城市的残疾人,获得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权利。

  元平特校残疾学生就业超九成

  “加油!加油!”

  前不久元平特校举办的第三届体育节上,观众席上的孩子们顾不上拭去额头上沁出的汗珠,为赛场上的同学加油。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用手在桌上“踢”足球,坐着轮椅进行百米冲刺……

  看着这些快乐的孩子,每个人都忍不住为他们喝彩!

  这里,目前有700多名残疾孩子在接受教育,这是深圳为视障、听障和智障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元平特校已经发展成全国同类学校办学规模最大、残疾学生种类最多、办学水平先进的特教名校,并成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广东省特殊教育基地”和“深圳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据元平特校校长黄建行介绍,元平特校1991年12月成立,接收普通学校难以接收的大部分中度或重度智障、脑瘫的学生。学校以身体、心理康复为基础,同时对残疾学生进行基础和职业教育,为他们的未来铺路搭桥,因而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近五年,学校以“走内涵发展之路,科研兴校,致力打造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以教育品牌战略立足于全国特教领域,并走出国门,使学校在特殊教育的整体水平上与世界先进国家接轨”为基本战略,形成了以“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自闭症教育教学”四大品牌为重点的办学特色。与此同时,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近五年职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有6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有1000多人次残疾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学科、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学生运动员在省、市级以上残运会、特奥会取得404枚金牌、359枚银牌、118枚铜牌。去年10月,校学生运动员又在上海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乒乓球、保龄球比赛中夺得6金1银5铜的辉煌战绩,成为深圳市十大体育新闻之一。

  黄校长介绍,元平特校作为全市唯一的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已经接受了700多名残疾学生,但仍然不能满足所有的残疾学生就读的愿望,特别是重度残疾的学生。为了让这部分难以离开家庭的重度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经市教育局、民政局和残联等部门多次协商研究,2008年开始在适龄残疾儿童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元平特教班,为重度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提供方便。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4个分教点,43名重度残疾儿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本版图片由 本报记者 薛云麾 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