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望族大宅,如今有几十户普通居民生活其中。早报记者 赵静 图
近年聂家有一外孙女名张心漪(台湾前“财长”费骅的夫人)在海外撰文回忆这个花园说:“外婆家永远是一座美丽的迷宫,那里有曲折的小径,可跑汽车的大道,仅容一个人通过的石板桥,金鱼游来游去的荷花池,半藏在松林间的茅草亭,由暖气养着的玫瑰、茉莉、菊花、素心兰的玻璃花房,小孩子随时可以去取葡萄面包的伙食房,放着炭熨斗和缝衣机的裁缝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层楼上两间堆满着箱笼的‘箱子房’……”
——宋路霞《上海的豪门旧梦》
东方早报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余方觉
杨浦区平凉西块拆迁区内,清末上海道台聂缉椝(音同“规”)家族所建、有近90年历史的聂家花园面临拆迁窘境。文物保护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近日给杨浦区领导写信,呼吁“抢救”这处名人故居。记者昨日获悉,杨浦区领导与阮仪三一同踏勘现场,当场要求区内有关部门保护老宅。
老宅曾占地8000平方米
平凉西块17街坊拆迁范围内的辽阳路51弄,坐落着聂家花园6栋老宅,和其他普通民宅同样面临拆迁。
市民杨先顺自小生活在此,他告诉记者,辽阳路51弄里一共有1号、2号、20号、22号、24号、26号6栋洋房,原来都是清末上海道台聂缉椝家的私家花园,其中20号至26号四栋比邻而建,与1号楼相隔约50米。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的调查显示,聂家花园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占地约824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约1450平方米,其余为花园。除靠近惠民路的一幢为西式独立别墅样式外,有四幢三层的红砖房子,取当时流行的石库门样式, 中西合璧,每一单元的平面布局均是中间厅堂,两侧厢房,另设假三层,有抽水马桶。
解放后搬进69家房客
解放后,更多的普通居民入住聂家花园,光是4栋相邻的红砖洋房住有69户居民,每户都没有独立煤卫。
75岁的周连芳自1949年就一直住1号洋房的一间厢房。据他回忆,50多年前聂家花园外观还保持着原状,四周围着高高的竹篱笆,从霍山路辽阳路口的大门走进去,先经过4栋红砖洋房,然后就步入花园了,“花园上千平方米,有池塘、亭台,小桥流水,还有一个网球场,漂亮得不得了。”
周老伯说,靠近惠民路的1号楼里曾住过聂缉椝夫人曾纪芬,南面原来还有一座后花园,后来建成了民居。再后来,花园被改建成工厂,现为亚明照明有限公司厂区。
据居民介绍,目前已有约20户与拆迁部门签订动迁协议,搬出了洋房。记者看到,几间已空出的厢房,外墙已被穿洞,门窗、楼板也遭拆卸。
专家建议改成博物馆
据了解,阮仪三教授与他的课题组在此前进行的里弄现状调查中,发现了位于辽阳路霍山路的聂家花园,通过深入了解发现这是一处保存比较完好的名人故居。当他得知这处花园洋房被划入平凉西块拆迁区后,当即提笔给杨浦区领导写信。
“由于聂家花园未被列入文保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随时都有被拆平的可能,情况十分紧急,望抢救!”阮仪三教授在信中表示,作为杨浦区为数甚少的名人故居之一,聂家花园应该列入重要的保护对象,可建立博物馆或其他文化设施。据悉,与聂家老宅紧邻的市东中学,是聂家在1916年捐赠创立的,原名缉椝中学。目前,“缉椝中学教学楼”已改为行政办公楼,被杨浦区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昨日获悉,杨浦区领导已经答复阮仪三教授,责令有关部门保护聂家花园。
家族简介
聂缉椝(1855-1911)湖南衡山人,曾国藩女婿,清末官僚资本家。曾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总经理),1890-1894年任上海道台,官至浙江巡抚。
曾纪芬(1852-1942)是曾国藩的小女儿,1875年嫁给聂缉椝。晚年自号“崇德老人”,丈夫去世后成为聂家“总裁”,重要家事都须与她商量。
聂云台(1880-1953)聂缉椝三子,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创办中国人的第一家纱厂,任恒丰纱厂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