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美国计划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07:00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美国计划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图文:美国计划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美军未来网络战模式示意图

  图为:美军网络作战平台(资料图片)

  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公布了一份由安全部门官员完成的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并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为此,美国国防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美军网络战能力,包括计划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

  网络安全是第一要务

  网络战司令部呼之欲出

  据报道,29日公布的网络安全评估报告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土安全委员会负责网络事务的高级官员梅利萨·哈撒韦监督完成。报告建议任命网络安全官员,负责协调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和行动;对民众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计划等。

  在公布这项报告时,奥巴马表示,网络空间以及它带来的威胁都是真实的,保护网络基础设施将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奥巴马表示,将成立白宫网络安全办公室,其负责人将协调相关国家机构制定出美国的网络安全政策,并向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汇报工作。

  为呼应奥巴马的讲话,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美国国防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美军网络战能力,包括计划创建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美国官员说,成立这个司令部实际上是承认美国已拥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战武器,并急需制订关于如何运用这些武器的策略。该司令部将对目前分散在美国各军种中的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整合,最初将作为美军战略司令部下属的一个次级司令部,但最终可能完全独立运作。

  组建“国家网络靶场”

  强化网络作战能力

  美军认为,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为此,美国高度重视研发以网络为中心的C4ISR系统和网络攻防对抗装备,推进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事实上,早在2008年5月1日,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发布了关于展开“国家网络靶场”项目研发工作的公告。

  2009年1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就签署了第54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和第23号国土安全总统令,要求美国政府所有与安全有关的部门都参与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这是一项长期计划,将由多个部门参加并分步骤实施,其最终目的是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防止美国遭受敌对的电子攻击,并能对敌方展开在线攻击。其中,“国家网络靶场”是该计划的关键,该靶场将为国防部模拟真实的网络攻防作战提供虚拟环境,针对敌对电子攻击和网络攻击等电子作战手段进行试验。

  “国家网络靶场”项目将分4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期6个月,主要目标是进行靶场的初步概念设计,形成详细的工程计划和系统演示验证计划,并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选定承包商,建立并交付靶场原型。第三阶段交付基础设施,进行靶场管理和试验管理。第四阶段是运行,承包商应做好将“国家网络靶场”作为国家研究与开发资源予以运行的各项技术准备。

  网络战可分为三级

  “破坏力”仅次于导弹

  迄今为止,还没有爆发过一场真正的全面的网络战。但美军对其网络可能受到的威胁早已有所准备。美国环球战略网在一篇名为《网络战:终极武器》的文章中,对可能爆发的网络战形式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文章认为,尽管目前尚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网络战,但是基于目前已知的网络武器以及可能的作战理论,有三种可能的网络战形式。

  首先是“有限秘密行动”。该文认为“使用网络战技术支援间谍行动”就是“有限秘密行动”的典型例子。

  网络战的第二级是“局限于网络的战争”(CWO)。这是指公开地使用全面的网络战武器的敌对行动,其危险程度仅次于发射导弹或者坦克师的装甲突击,不过到目前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冲突。 有消息称,2007年爱沙尼亚因为移动二战苏军纪念碑而引起俄罗斯方面强烈不满。俄罗斯遂对爱沙尼亚发动了CWO级别的网络进攻,据说那次进攻几乎阻塞了整个爱沙尼亚网络,但俄罗斯官方对此予以否认。

  第三种是使用网络战支援常规战争。从表面上看,这种技术已经诞生几十年了,它一直被称为“电子战”。但是当互联网的发展使其成为商业网络的主要基础之后,“电子战”就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网络战追求的是战略目标,不仅仅是破坏武器和通信系统。

  运作成熟但依赖性大

  美网络战最强也有“罩门”

  美军之所以这么担心别国发动网络战,主要是美军在作战中对信息传输网络的使用,相对别国成熟很多,因而依赖性也大。2001年7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网络中心战》报告,美军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效能主要体现在联合作战指挥、快速精确打击和遂行战略投送三个方面。

  军事专家指出,美军陆、海、空军的网络是打通的。无论是利用雷达还是预警机获取的战场情报,都可以通过数据链传递给战场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向战机等各种作战平台迅速传递,以便它们能够了解战场上的实时信息。 同时,美军的网络还可以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上级指挥部门,以让高层掌握情况。

  最典型的网络中心战就是美军可以在导弹发出后再确定目标位置,比如“战斧”BlockIV导弹通过使用双向卫星数据链能够对战场变化情况作出反应。 武器控制员能在导弹飞行过程中让导弹飞向另一个预先设置的可选目标,或让它飞向一个新目标,这就大大增加了导弹的灵活性。

  不过,美军的网络也存在很多弱点。比如美军的隐身战机为了尽可能隐身,主要靠预警机向其传递信息。美军担心,如果隐身战机一旦打开雷达搜索目标,它的位置容易暴露。 此外,图像情报的数据较大,传输的时间比较长,指挥中心难以做到实时掌控战场情况,这也是美军网络中心战有待解决的问题。美军信息传输主要靠它的预警机、雷达、指挥中心等节点来操作,一旦这些节点遭到攻击,将对美军的网络形成致命的打击。

  网络防护与进攻并举

  美军年年演练“黑客”

  为了防止敌方给美国带来致命的“网络9·11袭击”,美军一方面想方设法研究防御网络进攻的手段,一方面大力加强网络战部队建设。

  首先,美军在完善网络防护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了网络战攻防演练,提高网络防护水平。2006年2月,美国组织了最大规模的网络战演习——“网络风暴”行动;而美国军方则每年进行一次“网络防御”项目的演习,通过演习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其次,美国在世界各国中率先成立了网络战部队。目前美国组建了三支网络战部队——战略“黑客”部队、第67网络战联队和网络媒体战部队。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已让美国成为世界上网络战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为了统一规划网络战,2007年9月18日,美空军还宣布成立网络战司令部,其核心任务是保证本国网络安全和袭击他国核心网络。空军网络战司令部会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分布式命令部”结构。它将会在全国范围的军事基地建立数百个子司令部,以确保执行网络战任务的军事部门能够靠近网络空间技术的关键提供者。

  网络战方案已敲定

  有能力建制发起攻击

  据悉,五角大楼已制定网络战相关方案,美军战略司令部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战略司令部下辖全球网络作战联合特遣部队,专门负责美军网络运作及全球范围C4系统。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希尔顿表示,在他的领导下,战略司令部将不仅继续发展网络防御能力,还将“主动发现并攻击”那些威胁美军系统的敌人。

  希尔顿表示,未来战略司令部麾下将具备整组、整营、整旅的成建制作战力量,“以发起网络大战”。在希尔顿眼中,美国网络和信息系统不仅面临恐怖组织的威胁,也是其他国家觊觎的目标。“这些新对手分散在各地,互成网络,又神出鬼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和资金的资助下,他们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存在。”希尔顿说。他强调,美国的潜在对手十分了解美国对网络技术的依赖,并不断寻求从中取得优势,因此美军战略司令部必须作出反应,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

  无独有偶,五角大楼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出,美国必须用“非对称手段”应对信息系统可能遭遇的攻击,“所有潜在对手,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可能成为(美国)网络作战的攻击对象。”

  网络战时代如何打仗?

  进攻未必是最好的防御

  军事专家指出,网络战已颠覆了传统的攻防关系,通常认为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的思想在网络战中未必适用。网络战具有瞬时性、交互性、脆弱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当前网络战中普遍存在的“重攻轻防”思想,可能也主要是基于网络攻击的这些特点而产生的。这样的考虑也许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颇之处也在于过分夸大了主动网络攻击的可操作性。

  第一,无法确保己方能够首先对对方实施网络攻击作战。通常,主动的网络攻击应基于“敌对双方明确开战”这一条件,但历史上不宣而战的战例比比皆是,谁能保证对方也不会不宣而战呢?即便是敌对双方同时宣战,由于网络战的瞬时性等特点,谁又能保证己方的网络攻击一定会比对方早那么“一个瞬间”呢?

  第二,即便占有先机,也难以确保对方不会进行有效的反击。如果对方的网络防御能力稍强,己方的首次网络攻击便未必能全部摧毁对方的网络反击能力,因而也就无法确保对方不会进行有效的反击并被一击“致命”。

  所以,“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一经典论断,在网络战中的合理表述就应修改为:当对方还没有发动网络进攻时,己方的网络进攻可能是最好的防御。之所以只是“可能”,是因为当己方第一波次网络攻击完毕或在己方发起第一波次网络攻击的同时,对方就可以凭借稍强的防御能力启动应急方案施以精确反击;此时,如果己方自身的网络防御能力跟不上,则必会遭受对方的网络反击而损失较大。因此,只有积极防御下的进攻才可能真正握有主动。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解放军报》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