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我到长沙东郊的安沙棠坡一个朋友家去玩。棠坡系晚清长沙巨商朱昌琳先生(即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生的曾伯祖父)的故乡。那天阳光很好,茶也好。茶好,最难得的是水好。朋友说,这水是有讲究的。正宗的棠坡山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来你还别不信,这“人杰地灵”四字用在这个地方,那真不是吹的。就在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就不下十个。除了朱昌琳、朱镕基二位之外,仅国民党的中将就有三位,即张辉瓒、朱耀华和戴坚。杨叹琪和文自玄二位,据说也是国民党的中将。还有龚仁杰与罗梅先、罗光泽父子,据说也是国民党军中的师长、旅长什么的。熟悉张辉瓒的可能比较多,因为岳麓山上就有他的墓。戴坚呢,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我的团长我的团》,讲的是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的故事。当时年仅二十八岁的戴坚便是其荣誉二师的少将师长。而朱耀华则是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中有名的抗战英雄。张辉瓒是他的四姑爷。
关于淞沪会战,杨克林、曹红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图誌》是这样表述的:“淞沪会战自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开始至十一月十二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军与特种兵部队近三十万人,动用舰船一百三十余艘、飞机四百余架、战车三百余辆,狂妄地宣称一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下设左翼军(总司令陈诚)、中央军(总司令张治中、朱绍良)、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七十余师,奋勇迎战。”“在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中,我广大官兵在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支持下,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猛烈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拼搏,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撼天地,泣鬼神!”虽然上海最终还是沦陷了,但日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
在淞沪会战中,朱耀华系中央军第九集团军第十八师师长。据相关资料显示:十月二十五日,日军出动一百多架飞机,对十八师阵地以及周围地区狂轰滥炸,投弹一百多吨,第十八师阵地工事被毁殆尽。日军进入十八师阵地后,朱耀华师长临危不惧,多次组织敢死队,携手榴弹,冲入敌群,作拼死抗争,战至深夜。二十六日,终因敌众我寡,又无后援,朱耀华所率十八师坚守的阵地大场失守。朱耀华悲痛欲绝,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便含恨写下“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众”的遗言,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心脏……
冯玉祥说:“上海的战场,在一百里以外看着,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加上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有许多人说,这个战场就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曾到淞沪战场去视察过的李宗仁说:“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由此可见,朱耀华师长当时是何等的英勇悲壮。郭沫若曾在当年的报纸上撰文说:“中国军人若都像朱耀华一样,中国不会沦亡……”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不少都说朱耀华举枪自戕,经医院抢救无效,一代良将,以身殉国。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朱耀华那次系不幸中的万幸,就在他开枪的同时,他的警卫纵身一扑,将瞄准心脏的枪口推向了右胸。死神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在上海的租界,一位法国医生免费为他进行治疗,四十多天后,朱耀华终于捡回了一条命,但其肩胛却留下了残疾。蒋介石得知后,还曾特地派人去医院探望并颁发了一笔医药费和慰问金。伤愈后,他曾回到故乡长沙的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多次上书蒋介石,要求重返前线。一九四零年他被任命为广东第七战区军法总监,之后还任过抗日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参谋,直到战争结束。再之后,他不愿打内战,便毅然地解甲归田了。
朱耀华的老家在安沙镇关山村的梅树坡,现在那里因关山水库扩容,故居拆迁,他家的旧址也就在一片水中央了。一九四八年底,国民党的大批军政人员纷纷逃离大陆,他的一些部下和老友都劝他去港台或美国,甚至有人帮他把机票也买好了,但他因舍不得离开故土,而留了下来。在家乡的土改中,开始,他是被定为“开明绅士”的。然而,让人欲哭无泪的是,后来在一种无序的群众运动中,他却被当成“反革命”而枪毙了,时在一九五一年。不过,让人不无欣慰的是,现在众多的与抗战相关的史书中,朱耀华的名字愈来愈闪烁着应有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