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人姑娘是如何成就一段城市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0:02  红网

  自读了8月30日《现代金报》的特别报道《一个女孩感动了一座城》后,就有了强烈的写作冲动,但没写,再读31日的追踪报道《面人姑娘,倔强得让人心疼》,又想写,结果还是没写,待读到9月2日《她和宁波都值得尊重》的特别报道后,我再不能沉默了,我要写。

  写什么?就从面人姑娘的经历写起。她叫小丽,28岁,来自河南周口,07年检查发现患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生病时,她遇到了一位面人师傅,并且花800元学费学会了捏面人。为了不给家庭带来负担,今年春节后她来到宁波,在新华书店附近靠捏面人赚来的钱,买药维持生命。其遭遇引起网友“老钓钓”的注意,后者将她的故事和捏的面人照片放到宁波的论坛中,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在了解到小丽的故事后,海曙区城管局在城隍庙步行街口给小丽特批了一个爱心摊位,让小丽可以在城隍庙安心摆摊。现如今,这个摊位已成宁波最受关注的摊点,每天来购买面人的顾客不计其数。

  故事大致就是这样。与以往不同的是,向来以乐善好施闻名于世的宁波人此次并没有为其捐款,不是不想捐——他们太想捐了,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用订购面人的方式变相为其捐款,而是小丽不肯接受捐款,她执意要用自己的劳动解决高昂的医疗费。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还是想靠自己。”这样的自尊自重,这样的坚强不屈,令每一个知道她的事迹的市民为之动容和感动。善解人意的市民尊重她的选择,就像关心她的命运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的尊严和人格意志。

  由此我想到有关慈善的另一个命题,即受惠者是否存在反哺施惠者的可能。通常人们都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施惠者如何为遭遇困厄者慷慨解囊,后者又如何对好心人千恩万谢。此种单向度的慈善模式大大削弱了慈善的本质意义,其实任何善举都能让受惠者和施惠者双方受益。受惠者从施惠者那儿得到物质和金钱救济,施惠者则从受惠者那儿感受到苦难的煎熬,并从施惠过程中升华了自己的道德情操,而如果受惠者如小丽那样,不坐等别人施舍,而是要用顽强的意志毅力,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医疗费,其自尊自爱的人格力量就能反过来作用于所有的施惠者及全体市民,并为他们提供某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启示。

  与前年救助同样患白血病的青海教师罗南英不同,宁波市民读了罗老师写给3岁孩子的日记后,感动不已,短短一周内,就为其捐款60万,此刻,他们在小丽凛然不屈的自尊面前怯步了,不再大把大把地捐款,而是改用其他不致伤害其自尊的另一种救助方式,如城管为其特批一个爱心摊位,不需要买面人的也偏偏要多买几个面人,再如镇海的朱先生送给她价值2.5万元一盒专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药等等。这不是说,宁波市民的爱心不再,而是他们从中读懂了什么叫自尊自强,学会了去尊重人,并感受到了一个弱女子是如何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作殊死抗争的。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希望各中小学将此当作“开学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也希望正在宁波采访的“中国爱心城市发现之旅”采访团能将面人姑娘的事迹作为向新中国60华诞献礼的60个爱心故事,推向全国,告诉人们,面人姑娘是如何阐释了慈善的另一重本质意义并成就了一段城市传奇的。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