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玄武湖边有片“崇山峻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3:16  扬子晚报

  在南京城中的小马路中,解放门旁的西家大塘周围的小马路很有特色。西家大塘连接着天山路等小马路,北西家大塘则随着明城墙而建。更值得一提的是,与西家大塘同名的水塘现在只能看到微缩版了。昨天,记者踏入这片古老又现代的马路,听市民们讲述着西家大塘的变迁。

  马路地势高取名皆高山

  记者从中央路进入玄武门路,沿着巷子就走入昆仑路,走到尽头向右手拐就可以看见天山路的路牌。这些小马路都很狭长,两旁密布着民居,不时能看见一些老建筑坐落在低墙围着的大院里。

  75岁的市民江大爷告诉记者,因为这片地区的地势很高,所以路名都和高山有关,像昆仑路、峨嵋路、天山路等。江大爷说,这几条小马路上的文物可不少,天山路上的一家工厂就曾经是民国时期的编译馆,专门出版一些外文书籍。这附近古迹还有傅抱石故居、徐悲鸿纪念馆。鸡笼山上还有宋公馆,是民国时的老房子,保存得很好,冬暖夏凉。原来他们还可以到宋子文公馆周围走走,现在已经另有他用了。在宋公馆东北面相距数十米处,有一座古典式的双层建筑,与公馆以石阶相连。这便是当年蒋介石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地方。

  “小红花”曾在峨嵋路12号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有三宝,分别是“大”(长江大桥),“中”(中山陵),“小”(小红花)。三宝之一的小红花艺术团,1980年3月搬入峨嵋路12号。

  当记者来到峨嵋路12号,面前是大树掩映下的一座三层小楼,现在已成了一家贸易公司的办公地点。一位职员告诉记者,1992年,南京市在山西路西流湾公园内新建艺术小学教学楼,随后小红花就搬走了,他们公司是2002年搬进来的,这里原来是练功房,不过已经全部重新装修过了。

  据附近居民说,小红花老楼对面的居民楼,就是当年“小红花”教职工的宿舍楼,让记者去了解更多的情况。“小红花是1957年1月成立的,后解散,1968年春再组团,一开始条件很艰苦,当时的校舍有2层楼,现在记者看到的第三层楼是后来加盖的。一直到1995年才搬到山西路那边去。”一楼的老住户向记者讲起“小红花”的历史,老人称他的老伴曾是“小红花”的教师。“在当年,三层的楼房就是很稀奇的了,可见当时小红花有多受重视。”

  “当年要考进小红花是比现在考大学还要难的。小红花招生的时候,这条小马路上全是慕名而来的家长和孩子,那场面可壮观了。”老人看着老楼得意地告诉记者。

  西家大塘如今缩成小水塘

  在峨嵋路一带采访,一老人告诉记者,这一带最出名的还是西家大塘。现在北西家大塘段沿着城墙建设得很漂亮,不过当年这里是一个大水塘,塘边有埂道,只有两肩宽。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还有一座独木桥,是用木头撑起来的,走上去摇摇荡荡,调皮孩子看到有人走,走跳上去晃动跳板搞恶作剧。没有多少人说得清这塘的来历,一直叫西家大塘。

  记者在市民的指引下找到昔日西家大塘的水塘。市民称,眼前早已不是昔日的大塘,现在的面积和当年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在台城花园小区内,绿树中环绕着一个小小的池塘,在纵横交错的高楼大厦之间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大概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开始整顿,说是盖公园的,到90年代的时候西家大塘基本都填上了,都建了大楼、小区。”市民张先生说,他上小学的时候还常在这里嬉水游戏,当时的西家大塘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夏日里纳凉的好去处。“唉,现在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景致了。” 方梅 吴俊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