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住保办公布22户“0”号身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3:45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马力)昨日,本报报道的北京廉租房备案公示结果中,发现了20个“身份证号”全部为“0”的申请人。市住保办昨日发布消息,经调查,全市政策房系统中共有22个申请人使用了身份证替代码,这22户申请家庭均符合申请条件。

  22户家庭均符合申请条件

  据介绍,针对宣武区经适房某申请人身份证为“18个1”替代码的情况,市住保办向相关区县住保部门调查了解,并彻查全市同类情况。

  经查,目前政策房申请资格审核系统中共有22个申请人使用了身份证替代码,全部为家庭。其中,经适房有2户、限价房有1户、廉租房有19户。申请资格核查显示,这22户家庭均符合申请条件。

  身份证为“0”系技术处理

  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自1998年开始推行政策类住房,起初经适房采用市级一级审核、廉租房采用市、区(县)两级审核模式。为健全住房保障体系,2007年底,全市推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新审核体系,要求街道(乡镇)、区(县)、市三级审核,街道(乡镇)、区(县)两级公示。同时,对申请人及家庭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进行了更明确的规定。

  “经了解,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保障房审核过程中,相关区县住保部门考虑到解决一些符合申请条件的特殊人员家庭住房困难;以及在2007年以前,当时使用的廉租住房申请表格,没有强制要求填写身份证号,因此出现的技术性问题,暂以特殊替代码的形式进行了登记备案。”该负责人说。

  9人服刑时被注销户口

  据介绍,这22人中,有9名劳教、劳改人员服刑时被注销户口,刑满释放后没及时办理;有2名为军人使用军官证和退伍证;有11名为2007年以前使用了对填写身份证号没强制要求的廉租房申请表格,公示时住保部门未对采用替代码的公示信息进行必要的标记、说明。

  ■ 追访

  “身份证替代码将进行规范”

  本报讯 (记者马力)昨日,北京市住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住保系统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审核系统进行全面筛查;将对替代码进行规范,使市民一看即知。

  这位负责人表示,住保部门将对特例化的处理方式进行规范,如重新规范替代码的表达方式等。“比如替代码可以制定一个全市统一的规范,大家在备案公示系统中,一看到这个代码,就知道是替代码。”

  他还表示,住保部门将加强信息的动态监管,对历史数据和内容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实现信息动态化管理。如果政策房备案家庭的情况发生变化,将在公示系统中有所体现或标注,确保保障房配租、配售的公平公正。

  ■ 回应

  通州区住保办回应廉租申请人“0”号身份证

  刑释人员无身份证“0”替代

  通州区住保部门昨日表示,该区廉租房申请家庭确有身份证号为一串“0”的情况:一个申请人是18个“0”,另一个是15个“0”。

  记者查询发现,两个申请人的保障人口都是1人,保障方式是租房补贴。

  通州区住保部门相关人士对此表示,申请者身份证号为一串“0”的两人为刑满释放人员,尚未重新办身份证,为解决居所问题,便先在社区申请了廉租房。由于无身份证号,故在登记时采用“0”作为替代码。

  本报记者 温薷

  ■ 回访

  “0”身份证户主曾交复印件

  在北京廉租房备案结果公示中,有20个申请者的身份证号很特殊,为15个“0”或18个“0”。户口地址在宣武区的张力(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昨日,张力表示,自己是刑满释放人员,在申请廉租房补贴时,户口尚未落实。46岁的张力称,并不知道在北京廉租房备案结果里,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竟然是15个“0”。

  刑释后10年无法落户

  张力在电话里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向记者说了一遍。张力说,他去年5月才落实户口,登记在他弟弟的户口本上,地址为宣武区广外大街一个待拆迁的楼里。户口本上有张力的公民身份证编号。

  “去年5月以前,他一直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张力的弟弟昨日介绍,张力1980年入狱后,户口被注销,1986年在新疆刑满出狱后至1996年的十年间,虽然有居委会的户口证明,但由于没有释放证明,一直无法落实户口。没过几年,他当时服刑的监狱也被解散,更没法落实户口了。

  1996年,张力又犯案进了监狱,直到2005年才出来,这回有了释放证明,也是几经折腾,去年5月才把户口落实了。

  申请补贴时未办身份证

  张力的弟弟说,张力从监狱出来后,身体落下很多毛病,也没工作。一开始住在他家,但自个儿家三口人也挤在十几平米的房子,不方便长住,他就建议张力去申请廉租房补贴。

  张力说,申请廉租房补贴时,户口还没落实,身份证编号一栏是空白。去年5月,补交了身份证复印件。

  张力称,廉租房补贴每月有550元,直接划到房主账户。房租每个月600元,他还得再交50元。

  “房主再过两月就回国了,到时我也不知道能住哪了?”张力说,他现在就靠每个月410元的低保生活,都不敢去看病。

  本报记者 林阿珍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