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色中的重镇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4:43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蔡朝阳 张仕洪

  武汉城市圈之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东,荆门地处“两圈”交合处。

  不偏不倚的定位,往往是没有特色的代词。荆门跳出传统认识的视野,把自己放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来审视和谋划,亮出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县域经济激昂发力,走来一路风光。

  依托优势 打造特色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颜色,那么,荆门工业的底色必定是重化工业。

  在荆门的工业构成中,重化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仅石化和磷化,就占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荆门市委书记傅德辉冷静中充满辩证:“重和轻不是问题,大和小也无妨碍,关键在于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产品集中在低端领域,向下游的精深加工延伸不够,势必“有市场无效益,有块头无看头”,最终影响行业整体竞争力。荆门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打造石化、磷化、食品三大“500亿产业”和建材、机电、轻纺、新能源四大“百亿产业”,特色随之彰显——

  石化特色:依托中省企业优势延伸链条、集群发展,在单纯加工石油基础上,大力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开发合成树脂、精细化工、塑料制品等深加工产品,从“单一炼油”向“炼化一体化”转变。

  磷化特色:依托资源优势深度利用、高端发展,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着力打造“矿—电—磷—精细磷化工产品—磷化工产品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从“粗放磷化”向“精细磷化”转变。

  食品产业特色:依托农业优势精深加工、循环发展,拓宽完善食品产业链,开发方便食品、米糠油、生物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如同胖子减肥,荆门工业“变轻了”,但质量效益更好了。上半年,荆门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6.2亿元,同比增长47.3%,增幅比重工业高30.5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6%,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

  而这些转变,正是得益于一批工业重镇的崛起。市长王玲说:“工业重镇是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国道工业走廊是工业重镇的顶梁柱,已成为我市很具活力的工业经济增长新龙头。”

  十强工业重镇托起一片新天

  银玻透亮,彩瓶耀光。8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沙洋县后港镇的荆玻集团,车间样式各异的玻璃瓶流金溢彩,门前货车川流不息。

  偏远的后港是沙洋最大的乡镇。“决不能搞遍地开花,只有‘一招鲜’,才能‘吃遍天’!”镇委书记徐行峰快人快语。

  做足特色,就能克服交通不便、区位不优、资源不丰的“短板”,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

  荆门有大小乡镇56个,构成了县域经济的“主干”。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今年元月至7月,全市县域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7.7亿元,十个“工业重镇”就完成50.9亿元,占比58%。“满天星斗映衬,明月才愈发皎洁!”市经委副主任李勋成感慨。

  根据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搭建承载项目平台;建立考核奖励机制,让进取者有回报、落伍者坐不安……激励政策的闸门一旦打开,乡镇的创富激情如江水奔涌。

  胡集镇207国道西,新修的丽阳大道与正在修建的中磷大道呈十字交叉,构成磷化工业园区的交通骨架;而在磷矿镇的鄂中化工公司宽敞整洁的厂区内,大型货车正从磷铵仓库装运货物。这里,正成为全市最大支柱产业磷化工产业的集聚地。

  胡集工业园、磷矿工业园、石桥驿洋丰肥料城、子陵建材工业园、207国道工业走廊……像颗颗闪亮的明珠,托起了荆门县域经济的“铜墙铁壁”。

  农业土壤中生长工业之树

  农业重负中的探索,使荆门解放思想,从现代农业破题,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发展。

  重彩大幕随即拉开:产业化经营,把产业做强;标准化生产,把品质做优;机械化作业,把装备做新;专业化管理,把服务做全;网络化经营,把营销做活……

  京山轻机,中国纸制品包装机械的龙头老大。农业,而今已成为轻机公司的第二大盈利产业。而为公司提供优质稻的农民,也从中获得了超额利润。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优质化、差异化趋势。荆门因地制宜,农业生产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钟祥着力推进“一头牛”、“一尾虾”、“一头猪”工程;京山着力推进桥米、畜禽、林业三大主打产业;沙洋突出水产、棉花特色,建成优质鱼板块和优质棉板块;掇刀则突出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肉鹅养殖特色。

  “差异化就是特色,特色有了,农业竞争力自然提高。”钟祥市委书记田文彪坦言:依托自身的禀赋条件,顺应现代化分工趋势,就能走出一条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差异化之路,从农业土壤中长出茂盛的“工业之树”。

  激活沉睡山水

  论旅游名气,荆门不及坐拥武当的十堰,也赶不上“水电之都”宜昌。周边,荆州因“三国”而闻名遐迩,襄樊因“隆中”而享有盛名。荆门身处夹缝,苦寻腾挪之道。

  荆门文化底蕴深厚,屈家岭文化遗址、纪山楚墓群颇具神秘色彩,郭店楚简、绿林起义策源地闻名荆楚,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更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

  让荆门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富集的自然资源:一山(大洪山)、二水(漳河、惠亭湖)、三洞(空山洞、黄仙洞、王莽洞)、四园(太子山、虎爪山、大口、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早就是市民休憩的极好去处。大小风景名胜有200余处。

  荆门旅游突出一个特色,主打“休闲旅游”品牌,将山水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荆门建成鄂西圈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大板块,将京山山水休闲板块、钟祥文化休闲板块、中心城区运动休闲板块有机结合,通过细分市场吸引客户。

  抓准自身特色,热力引爆景点。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45.7%。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