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省城发现疑似“太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6:52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家住省城的张先生,这一阵每天都要到自家堆放杂物的房间里,看看长得像一堆烂肉的“生物”。捡到后的一个多月,这东西竟然长了十几斤。它是什么?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太岁”?

  山坡垮塌“太岁”现身

  2009年7月23日,张先生和朋友到西山游玩。由于前两天刚刚下过大雨,西山一处山坡部分垮塌下来。张先生和朋友路过时无意中踩到了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是不是垮塌的山石压到了什么东西?”张先生赶忙用手挖脚下的泥土。不一会儿,一块呈褐色、富有弹性的肉状物体被他挖了出来。张先生和朋友谁也没见过这样的怪东西,“管它是什么东西,拿回家养养看。”张先生说着,就将这块重达三十多斤的“肉”抱回了家。

  泡在水中越长越大

  张先生将捡到的怪肉放在水盆里,养在自家堆放杂物的房间。看着这块椭圆形的怪肉,张先生忽然想起了关于“太岁”的传说。他曾经听老人们讲过,“太岁”在人们心目中向来很神秘,从前建房子挖地基时,要是挖到了“太岁”,那这块地上就不能再盖房子。

  “难道我捡到了‘太岁’?”想到这儿,张先生犯了难。他想,原本生长在自然中的“太岁”养在家中会不会出问题,而且自己对养“太岁”一无所知。没办法,他只好将怪肉泡在清水中,隔两天就换一次水。奇怪的是,炎炎夏日,怪肉不但没有散发出任何异味,连苍蝇都很少飞近。更怪的是,怪肉还在慢慢生长。张先生记得刚捡来这块怪肉时,它只占了水盆的一半。一个多月过去后,它已经慢慢占据了整个水盆。张先生现在端起水盆也比以前吃力了不少。据张先生估计,这块“肉”至少长了10斤。此后,张先生对怪肉更加悉心照顾,经常从山上打来无污染的泉水浸泡。

  可8月26日,张先生在给怪肉换水时,不慎将它摔成了几块。“这可怎么办,‘太岁’还能活吗?”张先生一边埋怨自己,一边将摔碎的怪肉小心收集好分别养在几个水盆中。过了两天,他惊奇地发现摔碎的怪肉居然还活着,而且还在慢慢生长。

  科学界尚无定论

  民间有句话“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还有一个传说。“太岁”是古代传说中的神明。而古代又用木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古人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不吉利。当然,这只是古人迷信的说法。

  “太岁”也叫肉灵芝,古人认为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据说,历代帝王千方百计寻找肉灵芝,其中,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的故事最为著名。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

  “太岁”可以食用吗

  张先生养着的怪肉到底是不是“太岁”?

  8月31日,记者咨询了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刁治民老师。刁老师说,张先生养殖的怪肉很可能就是“太岁”,但还有待确定。9月1日,记者随刁老师来到张先生家。看到水盆中的怪肉,刁老师确定它就是民间俗称的“太岁”。由于这种生物发现得少,所以学术界对这种生物的了解并不多。刁老师说,“太岁”其实是一种黏菌复合体,也只是目前对“太岁”的一个很大的分类。至于它详细的分类及究竟是怎么生成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刁老师介绍,现在普遍认为“太岁”的进化程度介于藻类(蓝藻)和原生动物之间,是一种低等生物,常发现于森林潮湿的泥土下或河流中,在青海西宁、海西等地都曾发现过。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完整的标本。据他判断,张先生家的这个“太岁”还处于生长期,虽然已经被摔碎,但只要满足它的生长条件,还能继续生长。9月1日,刁老师在张先生家提取了部分“太岁”标本回去进一步培育研究。

  “太岁”是否可以食用,刁老师持谨慎的态度。他说:“虽然现在普遍认为‘太岁’是菌类,但人食用后有没有不良反应还不能确定,民间关于它的传说尚无科学依据。”(作者:岳霄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