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五包”到“五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7:24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晁明春牛远飞

  尽管以现代人的眼光看,“突出‘包’字,大力推行盈亏包干”的做法已不新鲜,但在当时极具轰动性。济南市紧紧围绕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国家计划,实现增产增效,在全市范围内自上而下实行“五包”,即市对局、局对厂、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工人层层包干。市同九个工业局,各局同所属企业分别签订利润(亏损)包干合同,各企业也分不同情况,对车间、班组和个人实行包干,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自上而下实行“五包”,责任越来越具体,利益越来越直接。各级生产组织和个人外有压力,内有动力,改变了过去那种“领导着急、中间扯皮、 部分职工不积极” 的状态,上下一条心,都把劲往增产增效上使,出现了自下而上履行“五保”(即工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工厂、企业保系统、系统保全市)的新局面。

  就是从最初的“五包”责任制开始,济南工业开始了恢弘的改革进程。企业在继续扩大自主权的同时,积极推行承包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初步形成。到后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国企开始改革攻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企业重组改制的力度成为改革重点,“抓大放小、名优膨胀、三改联动、管转并重”成为改革的重要手段。发展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济南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