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夏菜价缘何一个劲地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7:43  东方网-文汇报

  常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近日发现,菜价一个劲地涨,西红柿的零售价卖到5元/公斤、生菜7元/公斤,菠菜和鸡毛菜曾一度卖10元/公斤,有的达十四五元的。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统计数字显示,60多种蔬菜的加权均价均比去年同期高出2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60%。缘何今年蔬菜价格如此偏高?对此,昨天笔者请教了蔬菜圈内人士,解读价贵缘由。

  据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对外公布的市场蔬菜行情分析,本市郊区上市的43个蔬菜品种综合均价8月比去年同期上升10%-40%左右。而上周青菜的批发价已从月初的6.5元/公斤回落到5.3元,鸡毛菜从6.2元回落至4.5元,黄瓜为4.6元左右,番茄在3.2元左右,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总成交量从月初的900吨/日上升到现在1100吨。今年初蔬菜价格出现稳步反弹,其中叶菜类价格的上涨最为灵敏。从主流消费菜价格运行的态势不难看出,蔬菜总体价格处于上涨过程中,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受下列因素影响:

  灾害天气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降水,长江中下游从2月15日—3月23日遭受阴雨低温天,对蔬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上海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受灾,引起全国蔬菜供应偏紧,价格偏高。据估计,蔬菜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30%左右;进入7月后,全国继续频现灾害性天气,南方暴雨、台风,北方雨水偏多、温度偏低,对全国蔬菜的生产、起菜、运输、交易都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这次“莫拉克”台风长时间影响,继而出现的强降水,使应季蔬菜生产受到了非常大的直接的、间接的后续影响,尤其是叶茎菜的上市量骤减,市场货源短缺,供应出现紧张,价格持续攀升。

  生产布局调整导致品种偏门

  根据上海人对蔬菜消费定位,上海郊区蔬菜生产着重叶菜类的种植,初步形成了叶菜以自产自销为主,客菜为补充的生产模式,导致了辣椒、山药、刀豆等类的蔬菜品种偏少。

  因此,整个蔬菜市场蔬菜供应产生了偏斜,叶菜类价格优势也就显得比较突出,对蔬菜总体价格起着提升作用。如市场上常见的青菜、鸡毛菜、菠菜、韭菜等的价格都高于外埠同类蔬菜的1—1.5倍,有的甚至更高。

  市场规律体现优质必然优价

  从蔬菜运行价格分析,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更新,高质量蔬菜品种已越来越受市场青睐,科技含量越高,市场价格也越高,体现出优质优价。以山药为例,山东以及东北等地产每斤为六七元,本地产和江苏产的则每斤卖到十四五元,而且市场根本看不到,就因本地质量好,去年和今年笔者两次去山东及东北等地考察水果、蔬菜生产,这些地方的生产条件都不错,蔬菜产量高,但品种老化。

  尽管目前市场蔬菜价格偏高,但销售亮点频现,如消费者消费需求转向少油低盐以后,生食、凉拌蔬菜需求量陡然升高,价格居高不下,造就了沪郊产各种叶菜、功能性蔬菜颇受市场欢迎。对下一波市场行情走势,业内人士分析,随气温下降,加上9月后学校开学将刺激蔬菜销售和消费,蔬菜价格仍有可能小幅上升或盘踞在高位。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沪郊蔬菜生产要抓住市场亮点,趋利避害,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同时要关注产地和市场价格信息,特别是品种信息、功能信息等,这些都是形成蔬菜价格高低的要素,每一个信息都可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毕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都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报记者赵维光本报通讯员袁亚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