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居家养老,难以承受“寂寞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08:11  深圳晚报

  

居家养老,难以承受“寂寞之痛”
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大多数老人都首选居家养老,其次才是进养老院。(资料图片 图与文无关)

  现状:社区养老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服务普遍不够专业

  探索:筹办“老人日托中心”或将有效破解系列难题

  本报记者 王雅 /文 丁开 /图

  说心里话,有哪位老人舍得离开子女和孙辈,舍得离开熟悉的家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养老呢?《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中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都首选居家养老,其次才是进养老院。不久前,本报记者进行的大型养老调查结果也显示,仅有9%的受访老人表示愿意进养老院养老。那么,社区居家养老——目前西方福利国家的主要养老方式,在深圳经过近4年的实践,老人们的感受如何?居家养老的老人们还需要哪些服务?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

  “幸福老人”

  独自在家玩沙袋

  69岁的王阿姨是一位“老深圳”了,如今子女已经各自成家立业,和老伴独自生活。“以前整天忙碌的时候,总想着退休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安度晚年,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因为意外,腿受伤了,现在还有些行动不便。”

  有老伴、有子女,每周还有社区里居家养老服务社的服务员固定上门提供一些家政服务,提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王阿姨的表情有些矛盾。“跟许多卧床不能动的、家庭困难的老人比,我应该是幸福的。可说实话,有时候实在是太寂寞了。”子女正值中年,也是家里家外最忙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很惦念他们,可又不能常打电话,怕影响他们。而且,如果知道他们遇到什么难题,我们又帮不上忙,心里更急。”实际上,即使有事,甚至是上医院看病的事,王阿姨和老伴也不愿通知子女,“他们请假,单位要扣奖金,而且耽误工作……”这对老夫妇对子女的体贴可谓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老伴因为专业技术过硬,经常被请去帮忙。很多时候,家里只有王阿姨一个人。王阿姨对记者倾诉了跟子女也没有说过的心声:“闷啊!知道小时候常玩的沙袋游戏吗?我自己缝了18个小沙袋,里面装上沙子,因为没人陪我玩,我就在远处放一个脸盆,往里扔,看最后能扔进多少个……有时候实在太闷了,就跟脸盆玩这个,想起小时候的事,心里会舒服些!”

  这真是一位令人心酸的“幸福老人”!让人闻之落泪的老人心声。

  在深圳这样快节奏、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子女虽与老人共同居住或同居一地,但由于他们面临着生活负担大、经济压力重、时间紧张和精神有限等现实困难和问题,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给予充分的精神慰藉。所以深圳许多老人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儿女一早出门晚上才能见面,孙辈上学后有了自己的圈子,更多时候都是两个老人甚至只有一位老人在家,独自面对生活问题。

  除了寂寞,在家养老也并不是一件很轻松、容易的事情。像做家务、看病、购物、出游、理疗……对于老人来说,每件事都不轻松。深圳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能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居家养老中遇到的问题,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将传统上由家庭子女承担的生活照料等一部分内容剥离出来,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来承担。

  目前,我市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能从政府拿到200元、300元、500元不等数额的补贴,再从服务机构购买上述各种养老服务。

  深圳一所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从事机构养老事业多年,非常熟悉老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最适合老年人的需求,他们不用离开自己的家和熟悉的环境,维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而且因为政府的补助,老人又不增加额外的开支,无论从政府还是从个人来说,都是最经济实惠的养老方式。这也是目前西方福利国家的主要养老方式之一。”

  呼声

  1让居家养老政策惠及更多老人

  我市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助的人群共四类,分别为:60岁以上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60岁以上非低保对象、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60岁以上分散供养的“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老人;80岁以上老人。

  目前,我市符合条件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近2万人,那么它的覆盖面到底有多广?以福田区为例,截至今年3月底,核准领取居家养老补贴的老人共计6292人,占辖区60岁以上户籍老人的9.98%。而这个数量中还包括了福田区在全市特别扩展的一个老人群体——65岁以上空巢老人(共计4834人)。

  “享受居家养老的老人以户籍老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为重点,仍有大部分老人不能享受此项待遇,难以满足广大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应该让政府的关怀和居家养老政策惠及更多老人。尤其是那些与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困难老人,应进一步放宽对他们享受补助的年龄要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看到福田区的“空巢老人”能在全市率先享受居家养老的服务,深圳其他区的“空巢老人”也正拭目以待。

  2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性有待提高

  虽然许多老人呼吁政府应扩大居家养老惠及的人群,但一些享受居家养老的老人却反映,应先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68岁的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吴阿姨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这样的,最需要的是康复理疗,虽然他们(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也有这项服务,但水平好像不行。现在我还得去医院做理疗,把他们的服务变成陪看病了。”据记者调查,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遇到的困难中最明显的就是像吴阿姨这样需要特别护理的老人,机构的服务经常显得后劲不足、技术不够。

  “老人的体质特殊,而且康复理疗的专业性太强,仅仅通过简单的培训,我们是不敢让服务员轻易上门服务的。如果服务有差错,造成的后果,我们承担不起。”一家从家政公司转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相告。为了弥补不足,该公司特别请来了专业的医疗人士为服务员紧急补课,“如果没有半年的培训和训练,服务员很难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理疗服务。”

  另外,政协福田区委员会对此也特别提出,由于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由一些家政公司转型或“兼职”,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养老服务业与单纯的家政行业毕竟有区别,而且服务对象为老人群体,要求服务机构具备更高、更专业的服务水平。目前,这个新兴产业尚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

  探索

  “老人日托中心”

  将破解系列难题

  罗湖区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深圳目前该领域内服务老人最多的,已达1300多位老人,也是此行业内的佼佼者。在黄贝街道碧波社区的区统建楼三楼,该中心筹划的“老人日托中心”将有效破解居家养老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

  “居家养老的老人白天可以到日托中心来,这里有娱乐区、保健区、学习培训区、活动区、诊疗区……还能提供配餐服务。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我们还可以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但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给老人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我们定期请老师教授绘画、书法,请专家来开养生讲座、法律讲座。平时组织老人排练节目,自娱自乐。希望能帮助老人找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有新的生活内容,这样,他们才能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带劲。”中心的负责人彭新发主任介绍,如今,这个400平方米的“老人日托中心”已经装修完毕,规模可观。

  虽然中心还未投入使用,但一些早期知晓的老人经常会来电询问何时正式启用。“有一位住在桂园街道的杨伯伯来了好几次电话,说他宁愿天天坐公交车也要来这里找找乐。”

  其实,如何满足居家养老老人的精神需求和专业需求,香港已经做了成功的探索,彭主任专程到香港做了调研:“香港九龙塘的一个长者日托中心非常受老人欢迎。一些老人每天都要坐近两小时的公车过来,就像上下班一样,大家在一起,拉弦、打鼓、打牌,为的就是找老朋友一起聊聊天。”

  目前,对居家养老的不足之外,许多政协委员都纷纷提建议,建议政府大力整合现有的街道和社区资源,加强配套设施服务,完善老人日托、老人文体娱乐等相关机构和设施,进一步丰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内涵,使老人真正能在家里及附近区域便享受到所需要的服务,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