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地情深》
记者 李小庆
第一次看到《龙海现代民间绘画》这本画册,蔡明辉很是激动了一阵子,那一张农民画《淋珠痞》,一个坐在凳子上的小孩,被一群小孩围着,一个大人往他头上撒东西,周围小孩个个手舞足蹈,抢劲十足。这分明就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啊!他拿着考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
他说,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头上长了两个“漩”,外婆以为他调皮、人缘不好,特意给他穿上新衣,一直念叨:大家来捧场。结果来了20多个小朋友,外婆往他头上撒黄豆,他头一摇,黄豆散向四面八方,小朋友们就看谁抢得最多。据说,这样以后,小孩就能和别人和睦相处,有人缘了。
这个风俗早已不多见,年轻人更是闻所未闻。可能少数闽南地区或者台湾的老一辈知道。蔡明辉说,没想到,这个风俗出现在了农民画里,还获得了全国画乡现代民间绘画作品展览二等奖。
夸张的人物和表情、取材当地民俗风情、由农民绘制而作,或祈福求祥,或驱鬼避邪,这就是农民画。今年国庆在海沧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阵行,主办方专程从漳州龙海请来了农民画大师,这些大师虽其貌不扬,可个个身手不凡,有的作品被丹麦收藏,有的作为礼物送给了前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斗阵行当天,大师们将带上自己的作品,并现场作画,有兴趣的市民亦可收藏。
夸张再现闽南风俗
捞海蜇、采莲藕、掘芋头、钓鱼、挑鸡酒、捉迷藏……想不到吧?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活动,被活生生地搬到了画上,更有些闽南民俗,闹花灯、端午酒雄黄、中秋状元饼;还有闽南特有的民间活动,渔归、起土窖、三熟等等。画上的人物长得朴素、表情夸张、动作更夸张喜庆,颜色也鲜艳。要是裱一幅在墙上,绝对的喜庆吉祥。
龙海市文化馆馆长高建国说,闽南民间历来盛行雕塑、剪纸、刺绣、彩扎、花灯和木版年画,多为祈福求祥、驱鬼避邪,表达并满足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丰衣足食”的理想和愿望。
这种传统的文化心理对龙海现代民间绘画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在传统民间美术造型上汲取营养,融合现代艺术观念,描绘现代生活,在艺术上已日臻成熟。在创作题材上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蕴藏着作者对家乡山水、劳动生活的深厚感情;在创作技法上形成一种时空自由的独特表现方式,构图奇特稳重,人物谐趣横溢,彰显出雅拙兼蓄的审美情趣;在作品主题上抒发作者对劳动的赞美和奋发上进的乐观信念,讴歌火热的生活和展现当代农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画家们均为民间艺人
这些画家们可都不是正儿八经专业出身,都是“半路出家”,不过,他们都是民间艺人,都有三两下功夫。多是“躲”在寺庙里雕梁画栋,这可是他们的主营,画农民画,那是凭兴趣,有空的时候,放下裤管拿起笔来正儿八经画农民画。
郭水根就属于这一列。现在,他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跑,忙得不亦乐乎,给寺庙画壁画、玻璃雕花,每天赚工钱。他说,他画的龙,都跟别人的不一样,一个头要加好几层造型。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画农民画,第一次画,差点被文化馆馆长赶出来:他不会画,不知道如何下手。
他搭车50公里,去看别人怎么画的,去看录像,回来自己琢磨,第一幅《打铁》出炉。他说,刚开始画,确实困难,找不到题材,后来才发现,农民画不同于一般传统的画,要适当变形。即使这样,一幅农民画的诞生起码也得一个星期。找素材、勾线、上彩,每一步都得细致入微,一气呵成。
到现在,郭水根成了龙海农民画家的代表人物,他每年都能创作一两幅,有的画还被丹麦和世界妇女大会收藏。
农民画曾代表龙海送连战
你知道吗?2006年,连战到漳州龙海寻访连氏宗亲。回台湾时,带走了一件礼物,那是龙海市政府送给他的一幅画——《祖地情深》。在画上,连氏宗祠门口,锣鼓喧天、鞭炮声声,几十人穿着彩装,舞着长龙,热烈欢迎连战回乡。
作者是农民画家蓝溪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把人物的皮影动态和传统的民间色彩融合应用,展现了连氏宗亲谒祖庆典和举行传统文艺表演活动的盛况,画面上的鲈鱼灯、飞燕和祥云的点缀,寓意人们祈求和平、期盼团圆的心愿。作品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据说,在连战来之前,龙海文化局专门组织好几位农民画画家,到连战祖籍地马崎村走了一个来回,蓝溪泉灵感一现,创作了这幅《祖地情深》,过五关斩六将才成为赠送给连战的礼物。
市民可现场观看作画
国庆前三天,在海沧市民文化广场,本报特别邀请了郭水根等一批农民画大师们,现场展示他们的作品,市民们若想一睹他们的风采,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另外,农民画大师们还搬来纸笔,现场作画。三天里完成的作品将被本报收藏。市民若有兴趣,可到现场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创作的,瞅瞅农民画与别的画有什么不同?
《状元插金》 郭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