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联专家“救活”了中山植物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1:47  扬子晚报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占地3600亩的风景如画的它荒了,只剩下一块苗圃,一个破旧的温室。一位莫斯科的植物专家来到这里兴奋极了:距离城市这么近,竟然有气候、土壤这么好的地方,荒掉实在太可惜。随着专家提出各种改造建议,它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就是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本月18日,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字号的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将迎来它80周岁的生日,一段段封存已久的往事,也在84岁高龄的“元老”佘孟兰研究员眼前一一闪过。

  植物园建成不久就遇战乱

  植物园的诞生颇有点传奇色彩。早在1929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建立了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院,这就是现在植物研究所的前身。而中研院虽属中华民国最高科研机关,但经费一直非常拮据,幸好当时成贤街上还有一个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这可是中国最早的科研机构。在国外深造过的植物学家们,一起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植物学研究进行合作。

  同年的7月1日,奉国民政府令,历史博物馆在东郊成立了一个植物园,命名“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对外则称“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建起来还没多久,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南京,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开始四处搬家。当年9月到长沙,后到南岳衡山,还在广西阳朔待了近一年。时逢战乱,植物学者们并没有放弃研究,辗转搬家的路上,研究人员当时在著名植物学家单人骅的带领下,仍坚持采集标本,走到哪里,就采到哪里。而每次的人员疏散,第一批撤走的就是标本保管人员。

  “流浪”的生活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大家决心前往重庆北碚落脚。到了1944年,作为主管部门的中央研究院决定分别成立植物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从原来北碚惠宇迁至金刚碑。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了。中央研究院安排植物所复员迁上海,接管日本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地址在岳阳路320号。日本人收藏的图书及植物标本不少,一清查才知道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植物所1937年西迁时留在南京成贤街所内的,“据说是日本军部派人将其搬去上海的。”佘老回忆说。

  苏联专家发现遗址建议重建

  转眼到了1949年初,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随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所(北京)的华东工作站,接管了植物所。佘老说,当时,研究所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植物园也一直荒着。1952年时,当时只有11位研究人员,11位工人,22人在九华山的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大楼里办公。

  1952年10月18日,植物园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天成为它重生的“生日”。那一天,一位莫斯科总植物园的芳香植物专家柯维加(Koverga L.)来到南京,在中科院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前来访问。柯维加向陪同人员表示:南京是个挺大的城市,想必有植物园吧?回答却是:“没有”。陪同人员了解过后,又给了一个准确的答案“历史上曾经有过”。

  于是,在柯维加的执意要求下,大伙改变原定的行程,去看了一片荒芜的田地,如“遗址”一样破败的植物园。他却边看边拍手叫好,当即评价:像这样好的植物园,气候好,风景优美,离城市又近,还具有纪念革命伟人意义,绝对是世界难找。第二天,在他要求下又再次前往观看,他对公园的地形、水系、土质等等作了仔细的察看,并召开座谈会提出了重建植物园的若干建议。

  重建工作艰苦但很有干劲

  1952年12月,为与家人相聚,佘孟兰从云南申调回到南京,被安排在植物园工作。“那时候哪能叫植物园啊,一片荒凉,只有一块苗圃和一个破旧的温室。”她回忆说,当时的负责人是著名地质学家周赞衡先生。报到后,周老师就递给她一份“建议书”,建议书上的内容就是她的“任务”,“仔细一看,内容竟然是关于重建植物园的。”佘孟兰回忆说,虽然难干,条件艰苦,但是全体工作人员都很振奋,她更是为能有这样的任务而感到荣耀。大家一个个干劲十足,建办公楼,请来建筑学家杨廷宝;造温室花房,请原址上明陵西村的村民来挖土,还把他们都吸收成了员工……“当时大家一起挖土,吆喝号子,现在想起来还能感受到那股热闹劲。”她笑着说。

  划归中科院成科研基地

  柯维加建议南京不仅要恢复重建植物园,功能不单纯是保存、科普、展览,更应该针对国民经济的需要,进行各种植物的科学研究。另外,这样规模的植物园,划归科学院,不要放在城市的园林系统。

  不过想要把植物园弄成科研重地,还是要花时间,“我记得去找园林局谈,他们听说我们要做植物的驯化,那个驯里有个‘马’字,他们以为我们还要养动物。”佘老笑着说。经过一年半的努力,1954年2月22日原“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划归中国科学院,名称定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从此植物园由单纯的展览、科普和保存植物的性质一变而为名副其实的科研、科普、展览三重功能并重的植物园。不一样的是,面积由原来的3600亩减为2800亩,少了梅花山。

  通讯员 田松沪 本报记者 杨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