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明广州 全靠你我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4:0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明广州全靠你我他
“大拇指行动”开展以来,直接接触和参与活动的市民超过百万。记者乔军伟 摄

  羊城市民力促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文/记者毕征 通讯员穗文明

  继去年与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后,广州市落选不落志,服气不服输,今年又吹响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在刚刚公布的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中,广州排名靠前,成绩优良。

  “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属于全体市民的!它不仅仅是对广州城市文明形象的肯定,更是对全体广州人文明意识和文明行动的表扬,也是对广州新一轮创建工作的激励和鞭策”,广州市文明办负责人作出这样的解读。

  文明融入生活习惯

  在广州街头巷尾,“早晨”、“多谢”、“唔该”、“对唔住”等礼貌用语随处可闻

  城市公共文明指数与市民息息相关,集中反映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情况,尤其是城市市民的文明素养。

  “很多外地人来广州之前,总感觉广州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城市。到了广州之后会发现,广州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和美德,比如广州市民尊老爱幼、热心帮助残疾人,公交上让座的情况很普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表示。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公交的让座率平时超过95%,高峰期也有80%。彭澎还发现了广州人的另一种让座方式:“岭南文化有内敛和含蓄的特点,有些广州人上车看到有座位故意不坐,让后来有需要人去坐。”

  在广州,许多市民自觉排队购物、交费、乘车已经成为习惯。“老广州”何伯自豪地说,广州人很讲究秩序,但有时候也有例外,就是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时队伍前头的年轻人会放慢脚步,让老人家“插队”。

  不久前,来穗出差的一位蔡先生致电《广州日报》,称赞广州商场里的优质服务和广州人的文明用语:“我试了衣服没买,服务员也没有半点怨言,走的时候还对我说‘谢谢光临’,广州人这个习惯真让人舒服。”其实,在广州街头巷尾,“早晨”、“多谢”、“唔该”、“对唔住”等礼貌用语随处可闻,成为广州文明的一张“名片”。

  互助尽显人间真情

  今年以来,广州市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个人400多人次,其中有两人英勇牺牲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广州,邻里之间虽无血缘却常以“叔伯哥姐”相称,这样的情形可以随处看到。一人有困难,众人齐帮助。在荔湾区花地街明心社区,小小的“邻里互助连心卡”派上大用场。社区居委会将连心卡送到辖区所有孤寡老人的手上,孤寡老人如果需要帮助,就把需求写在卡片上,挂在门口让邻里随时看到,有空的邻居就会主动上门帮忙。而“好人好事记录卡”也成为了爱心竞赛的成绩单,由受助人把它投入关爱箱。

  古人常云“行路难”,如今则有人感叹“行路虽易,问路却难”。日前在广州市民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却显示,近九成的被调查者乐于为问路者提供热情详尽的指引。

  “现在在车上有很多人都认出我来了,他们都说坐我的车是最放心的!”广州第二巴士公司司机曾宪杭,在公交车上徒手挡住歹徒7刀保护了30多名乘客,以最高票当选广州市见义勇为好市民,同时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曾宪杭并不孤单,近年来,见义勇为在广州蔚然成风,英雄气在这座英雄城长久激荡。据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刘继生介绍,今年以来,广州市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个人400多人次,其中有两人英勇牺牲。

  创建化作市民行动

  自6月14日“大拇指行动”启动以来,已有21.6万人成为“大拇指行动”爱心推广大使

  当了三年交通协管员的王大姐近期发现,身边多了一群“大拇指行动”志愿者。与吹哨子的警示相比,志愿者一句“文明礼让,您很棒!”、一个“大拇指”,更为市民所乐意接受。现在,王大姐引导市民遵守交通秩序时,也将制止手势改为大拇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看到大拇指,个个都不好意思了。”自6月14日“大拇指行动”启动以来,已有21.6万人成为“大拇指行动”爱心推广大使,直接接触和参与活动的市民则超过百万。

  据市创建办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满意率显著提升,主动参与创文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创建活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道德模范评选、社会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活动、“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活动、“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等各项重点工作蓬勃开展。

  在最近开展的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语征集活动中,就征集到市民创作的主题语近1万多条。“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开展以来,广州市共有近60万市民参与了这项活动。目前,广州有近3000支群众合唱团,有近15万市民经常性、自发地参与各种广场歌唱活动。由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红十字会志愿者、企业员工、市直机关公务员、大学生组成的“志愿军”每天在全市100个人流量较大的公交站台以及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处开展文明出行志愿服务。在全市登记在册的70多万志愿者大军中,赵广军便是一名杰出代表。今年9月,赵广军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也是在本届评选中全省唯一获此殊荣者。从2009年开始到2011年,广州每月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月实践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文明出行”、“卫生清洁”、“友爱互助”等17个主题内容。已经举办的“微笑服务月”等5个主题活动,累计有近百万市民参与。同时,还策划了“全民习礼仪”、“全民学英语”、“全民勤健身”、“全民守秩序”、“全民齐清洁”、“全民传爱心”六大专题行动,并从今年4月开始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日活动。目前,已组织60多万市民直接参与了“微笑日”、 “健身日”、 “礼仪日”等主题日活动。今年7月至9月,全市共举办“公共文明大家谈”等社区论坛1300多场次,参与市民累计达30多万人次。

  与此同时,广大市民争做羊城主人翁,积极为广州创建工作献计献策。年逾古稀的市民王有德针对整治“六乱”和创文宣传写了一封长达6页纸的信;花都市民李占桂来信提出11点建议,特别提到成立创文明常规队伍——文明建设队,他说,“只有动员市民自觉参与了,创文就成功了”。

  “每月一测”不搞“一阵风”

  “每月一测”极大调动了各区、县级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

  广泛发动市民共创文明的同时,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和各级创建工作部门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定要以实打实的创建成果与市民共享”。

  新一轮创建工作把“集中行动”和“经常性行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这个抓手,推动城市公共文明建设常态化。从今年5月开始,广州市开展城区、县级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每月测评一次并进行排名,结果在《广州日报》等媒体公布。为使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更加完善、科学,从8月份开始,广州市又将一月一测评分解为一周两小测、一月一总测。这一举措使全市上下真正“动”起来,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不断进步。5月份以来,已开展了5次城区、县级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以8月份测评结果为例,广州市平均成绩为89.34分,比7月份的84.45分提高了近5分,比5月份全市公共文明指数摸底测评的平均成绩75分则提高了近14分。9月份,成绩继续稳中有升,达到89.61分。

  “每月一测”极大调动了各区、县级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每次结果公布后,各区、县级市及时总结经验,查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各区、县级市的成绩差距逐步缩小。在首次摸底测评中,荔湾区排到了第八位。“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广州中心老城区,我们应该倍感压力,应该奋起直追!”今年5月份举行的荔湾区创文动员大会上,荔湾区负责人显得分外着急揪心。在次月测评中,荔湾区迎头赶上跃居第二位。萝岗区也不甘于在前几次测评中的中游地位,奋勇争先,在8月、9月连续夺魁。

  在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全市各职能部门积极进行整改,市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今年5月以来,环卫系统更新废物箱3.1万个,新建、改造公厕82所;市政部门累计完成盲道整治8.3万多米,市管97条主干道共整治道路设施各类破损问题7000多宗;市城管部门全力整治城市“六乱”,巡查发现并处理问题累计20多万宗;市交通系统检查营运车辆14.5万多辆次,大力加强公交和出租车行业规范化服务的管理;市交警部门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5.2万宗。

  变“上访”为“下访”创建惠民

  以8月入户大调查为例,在总共258条群众具体诉求中,目前已解决的超过7成,还有2成半正在解决

  在去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广州市的落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问卷调查中市民满意度不高。在新一轮创建中,广州市从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结合机关服务年活动,从今年6月开始,每月组织数百名市直机关干部深入5000户居民家庭开展入户调查,了解市民诉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四项惠民工程”宣传。目前,已有2万户居民坐在家里接待了市直机关干部的登门“拜访”,并畅谈“创文己见”。受访的居民表示,“上访”变成“下访”,反映意见的渠道更加畅通;入户干部则说,这是把工作化“被动”为“主动”,更能出实效。

  据悉,在已完成的6、7、8月份入户大调查活动中,有5228户居民提出了7908条意见、建议,其中涉及具体问题的意见、建议有775条。深入群众是为了服务群众。市创建办负责汇总梳理市民意见和诉求,并将市民诉求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力争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结果”。以8月入户大调查为例,在总共258条群众具体诉求中,目前已解决的超过7成,还有2成半正在解决,如:市交委迅速调整830路公汽至石马社区始发,填补石马综合市场周边公交空白;开通从化街口到温泉的公共汽车路线,解决温泉上班人员的出行问题等。萝岗区迅速作出规划,在禾丰新村建设两个灯光篮球场、二条健身路径、甘竹山公园等,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海珠区迅速采取措施,处理中大东门垃圾点的异味。白云区计划在石井街建设24个图书室或“绿色网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创建思路下,广州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