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痛心疾呼:拯救我们的母亲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4:36  兰州晨报

  

痛心疾呼:拯救我们的母亲山
玉石梁雪山雪线上移。
痛心疾呼:拯救我们的母亲山
双龙沟——中国西部黄金谷遍体鳞伤。
痛心疾呼:拯救我们的母亲山
哈溪河流量比原来小了很多。

  巍峨的祁连山像一位受伤的母亲,默默注视着脚下的河西走廊,也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兴衰荣败的人们,一脸的忧郁,一脸的无奈……

  祁连山危矣,河西走廊危矣!拿什么拯救您,我们的母亲山?

  祁连危矣 河西走廊危矣!

  祁连山分布有丰富的冰川、雪山、森林、湿地和草地资源,现有大小冰川2859条,冰储量811.2亿立方米。冰川好比是一座天然的“固体水库”,它具有长期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养育着山脚下480多万人民的生存,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母亲山”。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大规模乱垦滥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全球气温又逐渐升高,祁连山冰川慢慢退缩,融水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是雪线上升,权威部门预计,祁连山最低雪线会继续升高,将由2000年的海拔4400米上升到海拔4900米以上。

  逐年升高的雪线,如同一道看不见的丝带,越来越多的生灵面临着被其缢死的厄运。行进在千里河西走廊,处处可见戈壁荒漠。

  在走廊东部,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占94.5%,其生态之严峻,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在走廊西头,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万公顷区域中仅存的11.35万公顷湿地,因水资源匮乏逐年萎缩,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

  由东至西,河西走廊境内分别是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甘肃省气象局的资料表明,跟十年前相比,三大流域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植被覆盖度和永久性雪盖面积的减少,部分地区生态问题激化。

  来自甘肃省气象局的相关资料表明,祁连山冰川融水目前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米至22.5米。

  有关人士指出:按照这一速度,祁连山的大部分冰川将在200年内消失殆尽。到那时,祁连山危矣,河西走廊危矣!

  人类已让步 生态恢复难

  南马湖地处民勤县城南,“湖”中没有一滴水,只有满目的沙丘。

  在民勤县治沙典型汤金秀的记忆中,南马湖有着完全不同的三个版本:小时候,她在南马湖的草地上割草挖野菜;后来,南马湖被开垦成了农田;如今,这里成为民勤城南最大的一处风沙口。

  在民勤,诸如南马湖这样虚幻的地名并不少见。潴野泽、白亭海、柳林湖、青土湖、泉山、青沙窝井……民勤可考察的历史,留给人们的依然是一片海的壮阔与迷茫,这些沾带着水雾灵秀的地名的嬗变演绎了这块绿洲沧海桑田的历史。

  历史是无言的,如今的绿洲民勤,泽海不在,湖泊干涸,维系生命的枯井也一天比一天深,曾经以水为荣的子民已沦为生态难民,一批又一批地背井离乡……民勤,地处石羊河下游,而石羊河的另一头拴系在巍峨的祁连山。

  柴尔红,民勤六中地理老师,非常关心家乡的生态问题,利用放假时间,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河西走廊。他说:“以前,人类抱着‘人定胜天’的思想,疯狂扩张,人类每往前一步,带来的就是生态的退步。而今日人类的让步,可以换来生态的进步。”

  而事实上,人类已经跨出了给生态让步的关键性步伐。但人类让步之后,生态恢复的步伐却难以加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87年,我省建立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年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难题一如荆棘般繁多。

  首先是难以化解的林农、林牧矛盾。近年来,祁连山保护区相继实施了“封山育林”、“禁牧”、“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等多个保护工程,但进展并不顺利。在肃南县,卯来泉堡的牧民已经实施了生态移民,但牧民的牛羊却仍在原地乃至更接近雪山的地方吃草。

  其次,由于资金不足,生态恢复建设进度缓慢。祁连山高海拔区气候严寒,前山区干旱少雨,造林成活率低。记者在哈溪林场了解到,在双龙沟生态恢复中,造一亩林的成本约160元,而下发的造林款每亩只有100元。

  第三是管理局的体制不顺,保护条例很难落实。祁连山地跨河西五市,农田、森林、草原、水资源、气象、矿产等资源分属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管理,缺乏对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考虑,各地各部门制定和执行的法规政策不统一,导致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各自为政,治理手段和方法单一,而保护区管理局是个县级单位,大多时候无法承担繁重的协调工作。

  采访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汪有奎告诉记者,目前祁连山区有几百家矿山企业,这些矿对生态区地表破坏很严重,而且一些企业将选矿区就设在山上,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祁连山河流。

  拯救之手 抚母亲泪

  2008年3月6日上午,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人民大会堂甘肃厅,温家宝总理健步走入会场。这已经是他连续四次参加甘肃代表团的讨论了。

  落座后,总理就深情地说:“回家了!我忘不了祁连山,忘不了戈壁滩,忘不了黄河、黑河、石羊河,忘不了胡杨林,更忘不了甘肃的老百姓。”而在会上几乎是在同时,来自甘肃的人大代表安国锋和政协委员郝树声,不约而同地提出以“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建议和提案,提到作为整个河西走廊“母亲山”的祁连山,最近几年出现了严重的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等现象。

  而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末,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西走廊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河西地区考察时第一次指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既直接关系到黑河和石羊河流域的治理,也关系到河西的长远发展。要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草场保护和冰川水资源保护三个方面的工作”。2007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再次高度关注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冰川和生态环境保护,指出要做好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就是“千方百计不使祁连山环境恶化,冰川消失,这关系整个甘肃人民的生存”。

  为了保护祁连山冰川,保护河西走廊,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编制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08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调研组在甘肃、青海两省对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甘肃省向国家发改委建议按照国家林业局调研报告意见,或将甘肃、青海两省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编制规划批复实施;或由甘肃省对总投资46.6亿元的《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务院批复实施。

  2009年3月初,甘肃省林业厅发布消息称,祁连山冰川和生态退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已严重威胁到河西走廊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消息披露,多年来,甘肃省不断进行工程治理,实施易地搬迁,开展人工增雨实验,虽有效延缓了冰川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但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祁连山冰川萎缩、雪线上升、来水量减少,致使祁连山冰川和生态退化更加严峻。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东行,归途漫漫而沉重,来自内心深处的压抑与逼仄时时拥堵而来:我们的北侧,是虎视眈眈的戈壁沙漠,沙丘之上,因缺水而枯死的胡杨傲立于天地之间,似不甘心倒下,抑或是诘问苍天;我们的南侧,祁连山依旧巍然,依旧笼罩着皑皑白雪,她像逆来顺受的母亲一样,默默注视着脚下的河西走廊,也注视着这片土地上兴衰荣败的人们,一脸的忧郁,一脸的无奈……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齐兴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