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奥巴马“中”诺奖引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5:25  荆楚网-楚天金报

  

图文:奥巴马“中”诺奖引冲击波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奥巴马获颁诺贝尔和平奖,被一些人戏称为“中奖”

  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不少人大感错愕的同时质疑诺贝尔评审会的公正性,甚至要求评审会主席亚格兰因此辞职;一些人则为其他“更合适的获奖人选”鸣不平,其中一些美国网友还抬出前总统克林顿来与奥巴马“比实力”。

  质疑不断

  评审会主席遭“逼宫”

  奥巴马获奖的消息传出,质疑之声不绝,而美国国内更是争议不断。共和党主席斯蒂尔说,奥巴马获奖是因为“明星力量”而非有意义的成就。一名共和党人更是不无尖刻地说:“奥巴马成功就是美国人追星的结果,现在欧洲人也加入了追星的行列。”82岁的退休教授斯普拉格说:“我要是能想出他为什么获奖就好了……我猜他们想给他个荣誉,但我想不出为什么。”纽约的西尔韦里奥也极感惊讶:“他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他没有时间做更多的事,要知道,他甚至还没完成任期呢!”

  10日,挪威主要反对党领导人还借机要求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辞职。挪威议会第二大政党进步党主席西芙·延森说,鉴于亚格兰同时担任欧洲委员会秘书长有损其独立性,他应当辞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一职。保守党领袖埃尔娜·索尔贝格也批评亚格兰身兼二职,并质疑他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奥巴马的决定。

  亚格兰曾出任挪威首相和外交大臣,今年起开始担任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他上月底当选为欧洲委员会秘书长。

  内幕解密

  “无核畅想”打动评委

  一片争议声中,诺贝尔委员会不得不出面就此作出解释。据透露,最让委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奥巴马今年4月在布拉格和今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所作演讲中关于“无核世界”的畅想。

  据美国媒体披露,诺贝尔和平奖是由挪威国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负责评审,奥巴马此次出线,是经五人投票全票通过的。据透露,这五名委员中,有三人是左派,其中评审会主席亚格兰曾任挪威首相,也是挪威工党的前党魁,而挪威工党在政治上是中间偏左。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这些挪威左派在政治理念上与奥巴马比较接近。

  委员会一般都会遵守挪威对外交事务的看法,也就是与奥巴马在世界舞台的立场极为相近的国际主义观。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北欧事务的莱伦教授说:“奥巴马在联合国的发言(包括建立无核世界)获得正面回应,而且与挪威人眼中的外交政策不谋而合。”

  和平奖的设立,部分原因是想鼓励对和平的努力,但奥巴马所作的努力,与过去得奖人比较,只属起步阶段。诺贝尔委员会也承认,奥巴马的政策最终可能没有成果。亚格兰表示:“如果所有事情都不对劲,你不能全归咎于奥巴马,那可能是因为我们或其他所有人没有作出回应。不过,我不能排除奥巴马对最终的失败也要负上责任。”

  美媒猜忌

  欧洲给美国设“陷阱”?

  美国媒体分析认为,本届和平奖无疑是欧洲人出于政治考量作出的决定,而借着将这个奖颁给身为唯一超级大国首脑的奥巴马,欧洲人似乎无形中为美国设下了一个“温柔陷阱”。比如说,在核裁军问题及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美国是不是应该作出些具有实质意义的让步?戴着这顶被“预支”给自己的和平奖桂冠,奥巴马今后在作决定时不能不有所顾忌。

  对于颁奖给奥巴马的意图,诺贝尔评审会主席亚格兰也并不讳言其中的“小算盘”。他10日接受采访被问及颁奖给奥巴马是否过早时说:“很多人认为这一决定过早、过于草率,但我认为我们再过3年再做出反应就为时已晚。现在就是我们做出反应的时候了。”对此,美国媒体不无调侃地指出,欧洲人“先发制人”将奥巴马抬上神坛,今后奥巴马就得小心翼翼,竭力避免摔下来,因为“上得越高,摔得越惨”。

  网友不平

  老克被抬出来“打擂”

  英国《泰晤士报》11日报道,奥巴马获得和平奖,有一个人会“真正感到失落和打击”,此人就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而美国国内有许多人也认为,克林顿比奥巴马更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一些美国网友甚至呼吁取消已颁出的奖项,转发给克林顿。

  克林顿的支持者声称,至少在做实事方面,克林顿比“说得多做得少”的奥巴马更有资格获奖。克林顿在任期间曾积极推进北爱及中东和平,这些努力也是“非凡”的。离任后,克林顿又致力于在全球防治艾滋病和全球变暖工作,并担任联合国海地特使。今年8月,他还亲赴朝鲜协助政府解救被扣押的美国记者。

  克林顿的支持者还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之所以“忽略”克林顿所做的这些实际工作,是因为对当年他与莱温斯基闹出的“拉链门事件”仍耿耿于怀。一些人还注意到,奥巴马获奖后,当克林顿的妻子、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向奥巴马表示祝贺时,平时喜欢讲话的克林顿却罕见地保持了沉默。

  (据《中国日报》报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