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动深圳产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6:01  深圳特区报

  

推动深圳产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学为接受“直通车”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王洪涛 摄

  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后,过去5个局7大部门的55个处室将压缩到29个,涉及420多名公务员。如何精简机构,真正落实改革目标,使得各处室人员尽早安定下来投入工作,是改革后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面临的第一件大事。日前,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学为接受“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产业管理、产业资源的整合、服务企业、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作交给一个部门来执行,这意味着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是精简机构最典型、改革力度最大的部门,机构改革不会让公务员失业,人员会做适当的分流。

  谈经历:改革让我感觉拥有一个全新视野

  “直通车”记者:您曾担任过科技和信息局局长,也曾担任过贸工局局长,对这一次机构融合如何看待?有何打算?

  王学为:这样的工作经历,使得我对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不同部门的运作模式、资源以及管理等情况比较理解。过去在分散的情况下,大家在各种职责范围内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一定程度上说,是对整个产业资源的分解式使用。机构改革后,我突然感觉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可以站在更高层面掌握政策、资金、产业空间资源,而且有更多的手段可以做更新、更高、更大的事情。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努力,我们能够通过这种资源的整合做一些对深圳发展有积极影响的事情。

  谈整合:这是精简机构最典型、力度最大的一个部门

  “直通车”记者:从“局”到“委”的转变,您如何看待这次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整合?

  王学为:本次改革,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实现了主管产业部门的大融合。将绝大部分产业管理的资源整合到一个部门,将产业管理、产业资源的整合、服务企业、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作独立交给一个部门来执行,这使得科工贸信委成为本轮改革中精简机构最典型、力度最大的一个部门。

  我注意到,外界对高新区管理机构的撤并感到担忧,个别人认为高新区的服务力量被削弱了。这种担忧是源于对情况的不了解。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是由包括高新办在内的若干个部门所组成,改革后会在更宽范围内整合更多政府政策、资金,调动更多社会资源来支持高新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具体的管理某件事情的人少了,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共同来做这件事情。我认为高新区服务力量不是被削弱,而是增强了。

  谈“三定”:同事们积极接受改革的现实

  “直通车”记者:整合后人员非常多,“三定”工作是社会关注所在,请问有关工作进展如何?

  王学为:机构改革不会存在公务员失业的问题,都会有工作做。据我了解,我的同事也是积极接受这种现实的。因为改革是对深圳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一件事,这是改革过程中要付出的成本。

  公务员对深圳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是深圳发展所需的可贵人力资源,市委市政府正在安排适当的分流。同时,市委市政府为配合改革还制定了一些政策,在自愿前提下,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可以申请,这也是一种减压的做法。还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比如到新成立的功能区充实力量等等。

  谈机遇:为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做准备

  “直通车”记者:在机构改革前深圳产业管理脱节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机构改革后有什么转变?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王学为: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已建立起相对高端化、集群化的产业体系。但在新的起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使产业进一步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化,进一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组织架构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成立,为深圳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作了一种组织上的准备。

  过去30年深圳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区域的创新体系,这个创新体系是从0到1,从无到有。但建立在企业的技术中心、技术平台,以及政府、行业协会建立的公共技术平台,高新园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成果还比较分散,从创新链和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层次还略显过低。下一步着重考虑如何建设深圳未来的创新载体,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持续在更高端的产业和科技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谈创新:正制定创新载体和产业载体建设计划

  “直通车”记者:目前有没有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王学为:目前我们有一些新的思路。如,深圳的创新载体建设和深圳产业载体建设,正在着手理清思路和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总的来说,应该站在更高的水平、更高的视野、瞄准更新的内容。

  目前一些新兴产业、新兴科技在深圳的发展都已出现端倪,并拥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和趋势。政府也将适应这样的变化建立新的技术性平台,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多种形态存在的产业开发研究院等。总的说来,创新载体无论以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还是企业技术开发平台形式存在,应形成一种更加广泛的聚集效应,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规模创新要素聚集,从而形成更好的创新氛围。

  谈突破:研究扶持传感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

  “直通车”记者:成立全新的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后,深圳在自主创新方面会有哪些新突破?

  王学为:自主创新是深圳天性,是深圳人的基因。要实现自主创新的新突破,应该要符合世界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前沿的、新型的事物。比如传感网,即互联网加上物联网,它是将互联网的虚拟网络建立在光纤等物联网之上,在这个平台上整合社会资源、科技资源、产业资源,达到更有效的使用地球资源,从而进行智慧化管理。

  此外另一项前沿技术——云计算也是我们要着重关注的。因为它所占用的物理空间少,所实现的附加值却远远高于一般传统产业,甚至高于印象中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它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谈廉政:大部制下加强“一把手”监督非常必要

  “直通车”记者:在大部制下,随着权力相对的集中,作为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您如何看待“一把手”监督?

  王学为:机构改革后,在实行大部制的情况下,“一把手”管的部门多了,管的事情多了,手下的人也多了,当然出事的可能性也增多了,所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应该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非常有必要,我也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