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海日报60年 我们共同走过:教我诲我真良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6:54  青海新闻网

  1996年6月份,我从乐都一所乡下小学考入县委宣传部。当时的宣传部长是赵杰,一个尊崇文化的长者,虽然自己不怎么写文章,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工作除了写写公文之类,另外最重要的活就是对外宣传乐都,也就是给《青海日报》等省内媒体不断写稿子。

  从此,我和《青海日报》有了一些接触。首先是改变了阅读习惯。原来阅读《青海日报》,只是泛泛了解一下省内新闻,现在不同了。因为要投稿,所以开始研究起《青海日报》每天发表的新闻稿来,特别是那些州县新闻。因为要写稿,所以买了一堆关于新闻写作的书来悉心学习。没过多长时间,第一篇新闻稿就发表在《青海日报》上,接着就不断有新闻稿见报。很多人都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发稿,说实话我至今也不记得我发在《青海日报》的第一篇新闻稿,也许是照猫画虎确实没有付出多少心血的原因吧。但是,我一直清楚地记得第一篇见报稿和我的原稿面貌迥异,让我既感激又惭愧。

  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自然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青海日报》记者。一碗拉面或者面片再加一盘卤肉成了我和记者们的常用食谱。现在,这些记者中的大多数已经升任部门领导了,成为《青海日报》的中坚力量。一起碰到聊天,免不了回忆难忘的成长经历,那友情的溪水又潺潺流淌开来。

  真正让我记住的稿子是我发表在《青海日报》的一篇小说《那个下午》,它也是我的处女作。投稿后的那种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小说很快就发出来了,而且是一字没动,占了《青海日报》副刊《江河源》的半个版。编辑马钧先生曾鼓励我多写,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写一篇小说,与其说是没写还不如说是不敢写或者写不出来。其实我自己明白,我不是写小说的料。

  就这样,我与《青海日报》结下了不解情缘。如果说今天自己有些成长,是《青海日报》这位大老师和无数位记者编辑老师培养了我。《青海日报》和记者编辑才是真正的老师。我希望我以我自己做人的标准来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也以这样一篇文章来祝贺《青海日报》六十诞辰。(作者:蒲永彪)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