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士兵将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7:31  东方网-文汇报

  他的人生道路曲折又充满光彩——当兵7年被提干,做过14个工种,36岁考上大学,40岁才被提为正营职大队长,6次面临退伍或转业,还被免过职,56岁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他的事业历尽艰难又业绩累累——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18个第一”,完成的160余项军队和国家重点工程全部优质。可他结婚头22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到2年,28年大山为伍、洞库作伴,41年没回老家过一个除夕。

  他,就是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林茂光,一个在国防工程建设第一线奋战了41年、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士兵将军”的共和国同龄人。

  “我想穿一辈子军装”

  1968年,少年时代就崇拜战斗英雄的林茂光放弃考大学,成为一名天天与油罐打交道的工程兵。

  1970年,林茂光参加了湖北某油库建设。过去安装油罐的方法工效低,也很不安全,林茂光和战友们摸索出一套安装油罐的新工艺,工效比以往提高了3倍。这种新工艺很快在全军推广,一直沿用了20年,直到他又发明出来“液压顶升法”安装新工艺。

  就在那个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他几次面临退伍。“我想穿一辈子军装,部队只要需要我一分钟,我就会战斗60秒。如果部队让我退伍,我也会毫无怨言地打起背包就出发。”林茂光说。

  1974年,林茂光被提了干,终于穿上象征干部身份的带有“四个口袋”的绿军装。他为之欣喜若狂,尽管这时,与他同一年入伍的战友,有的已经是营长了。

  创造国防工程建设“18项第一”

  林茂光的事业,是从粤北山区起步的。在那里,“油罐大王”林茂光名声鹊起。

  1992年,立了一等功的林茂光来到广州,带领战友又一次干出了一个国家优质工程,他也一跃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军人物”。

  几十年来,林茂光凭着特有的敏感与执着,抓住了一次次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战友们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了62项重大战备工程,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的“18项第一”。他带领的那支“游击队”也早已发展成为军用油气储运、军事防护工程、军用机场配套建设三大专业领域全面过硬的英模团队,成为全军唯一一支既能承担专业化油建施工,又能从事军事防护工程建设的综合性工程团队。

  建一项工程出一批人才

  “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你也打不了几个钉,我要把一个林茂光变为成百上千个林茂光。”林茂光说,要把国防工程建设队伍做大做强,必须凝聚和锻造大批人才。

  在林茂光的人格魅力吸引下,王建宇、黄春堂、王予东、冯增富等一批精兵强将迅速在他的身边聚拢。如今,工程局技术骨干至少掌握10种以上技术,就连普通战士职工也都有几手绝活,先后有160多人次立功受奖。

  “建一项工程、出一批人才、获一个大奖、树一座丰碑。”这是林茂光注重在实践中锻造骨干的人才战略。

  “我要感恩一生,回报一世”

  林茂光深知工程部队的艰辛和家庭分居带来的生活困难。从1992年带领队伍来到广州开始,不管经费有多困难,林茂光都坚持办集体食堂,一日三餐给员工和家属提供免费就餐。

  直到现在,工程局上下依然吃“大锅饭”。此外,官兵职工的孩子入托上学、家属随军安置、婚丧大事筹办,都由局里统一安排,被称为“准军事共产主义的大家庭”。

  “我是党组织、军队教育和培养成长起来的,我要感恩一生,回报一世。”多年来,只要别人有难,他都慷慨解囊,从来不图回报。

  “知道感恩,幸福永远陪伴你;懂得回报,机会一直与你牵手;舍得给予,你一生都不会贫穷。”林茂光说。

  如今年已花甲的林茂光,依旧风风火火,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走起路来一路小跑。亲朋好友劝他注意身体,他却风趣地称自己是:6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30岁的激情,还有20岁的梦想。

  人民日报记者江山

  新华社记者孙茂庆(据新华社广州10月11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