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川大新闻系拟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7:42  深圳晚报

  据成都商报报道 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介绍说,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本科论文已成鸡肋。“按说,论文要求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可是你想想,要一个本科生在新闻学研究或新闻学史论上有什么突破或是真知灼见,可能么?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大量复制、粘贴,等于把学生往剽窃上赶;老师呢,只是反复强调不要抄,导师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对论文写作一一进行指导。因此,毕业论文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可以说是‘人神共怒’。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

  张小元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大学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毕业生。然而,我们也看到,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工厂招不到一技之长的人,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了。业界评价我们,有句非常不好听的话,说什么‘本科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年办的;研究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月办的;博士生知道《泰晤士报》是哪一天办的’虽然很刻薄,但也反映出我们的大学教育与业界脱节,学的东西和实践完全没有联系的现象。”

  如果毕业论文取消了,如何检验和保证本科生的质量呢?对此,张小元表示,取消毕业论文后,将以与业界接触的毕业设计代替。“比如在课程上往这方面倾斜,加大新闻采写、评论的课时量;加大和业界的对接,每门课程尽量往实践上偏。比如《外国新闻史》,就可以讲《今日美国》是如何成功的,不单纯地把它当成死记硬背的知识。采、写、编、评、社,这些东西更要和实践对接,要让学生多练手,并将作品纳入考核中。

  “具体要完成多少篇才算合格,评论、消息、通讯要多少字,这些细节还没敲定,但肯定会对媒体类别做出要求,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水,更要防止‘花钱买’现象。”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