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只宜作为辅助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7:51  南方日报

  本报评论员

  去年,广东省政协首开先河,尝试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供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撰写提案时参考。现在,他们再进一步,从日前起长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他们把这叫做“只要有好点子,天天可报来,大门永远向公众敞开”。这个方式值得推崇,不仅使人民群众比较强烈的呼声能够响起在参政议政的舞台,而且至少还可以给那些不知道该提些什么、胡乱提些什么的委员,指明了一条路径。

  政协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提案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参政议政质量的高低。近年来,尤其是在年度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的提案每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那些与国计民生相去十万八千里或者十分幼稚可笑的“雷人”提案,公众予以毫不客气的批评。这些“累人”提案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成了恶劣影响是无疑的。人们不能容忍庄严的议政舞台上的信口开河。这种批评,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政协委员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人们也不希望所谓“政协拍拍手”的戏言成真,更期待它是个真正能够行使其三大职能之所在。而实现这一点,政协委员首先必须要明白什么是“参政议政”,然后才能够“参”到点子上,“议”到点子上,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毋庸讳言,政协委员的称号在某些委员的身上仅仅被视为一种荣誉。在某种程度上,政协委员也确实有当成一种待遇的嫌疑。比方我在运动场上的成绩不错,为国或为省争了光,无论参政议政的能力如何,政协委员的称号往往也会找上门来。这就势必使得一些专业成绩突出的政协委员对自己的“身份”认识很模糊,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荣誉的背后还有一种职责,或者,这种职责在他们眼里显得无足轻重。所以,年度开大会的时候、平常视察调研的时候,想来就来;一旦与自己的本职事情产生冲突就不来,浑然漠视这种职责。如今,不少地方对长期不参加政协会议、不履行委员职责的政协委员进行取消资格处理,表明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协机关的足够重视。但这毕竟属于事后的“补救”,假以时日,更须在“准入”门槛上做好文章。逻辑上看,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领域,都是各界别的骨干、精英和知名人士,是经过郑重推荐协商进入政协的。他们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则人民政协的面貌势必能焕然一新。但是前提,政协委员必须有参政议政的能力,还要有参政议政的热情,两者缺一不可。

  应该明确的是,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只宜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手眼空空、提案无着的那些政协委员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单纯地依赖于此肯定是不行的。从去年10月7日起至12月31日,省政协共征集到线索247条,从中筛选出110条印发给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正由于线索质量参差不齐,最终选用的并不多。因此,对于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政协委员来说,更多的还需要他们自身用心、用真情实感对社会问题予以强烈的关注,发现问题、提炼问题,为解决问题建言献策。倘若提案之前,政协委员先到公布征集线索的网上去搜寻一番,找个差不多适合自己的不咸不淡地说上两句,就完全失去了政协公开征集提案的本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