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吃惯了咸辣湘菜的嘴要改口味

  指导专家

  长沙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

  朱 江副所长

  胡劲松 主治医师

  湘人喜吃湘菜,湘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讲求鲜辣浓香:口味蛇、腊味蒸、麻辣子鸡、剁椒鱼头,烹制起来炒炸熘爆,油烟满屋咳呛难耐。然而,我们在大快朵颐之时,健康教育专家却大皱其眉:“太咸了!太油了!太辣了!”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盐与高血压”。

  城市里有1/4的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死亡超过700万例。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人,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省高血压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据2001年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7.6%,其中城市达25.88%,农村为12%。这么多人都得高血压,为什么?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专家称,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生活方式与血压关系密切,预防高血压应从吃开始。

  【限盐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推荐每人每日小于6克的盐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更低,每人每日3至5克。市民可有意识采用些限盐法,如早餐喝牛奶或豆浆等,同时吃些面包或馒头一类面食,完全不加盐。

  吃惯了咸辣湘菜的嘴要改口味

  说到湘菜,烹饪师傅都会如数家珍:“我们湘菜,既有北方菜系的咸鲜口味,又有中原菜系的重油醇香,兼具西南辛辣、东南精致,真正是人间佳肴呢!”然而营养学家分析说,湘菜重盐重油,辣香扑鼻,确实过瘾,但对于有高血压趋向体质的人,长期“享用”实在是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已证实,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肥胖、高盐摄入、紧张情绪、运动过少、遗传、肾脏疾病等,而每日盐的摄入量直接影响到血压水平。每摄入1克盐,血压平均上升1-2mmHg。高盐饮食还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从而诱发胃癌。高浓度食盐还能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减少唾液分泌,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为倡导市民健康饮食,在2008年的长沙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行动中,市疾控中心呼吁市民每日食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6克,并向市民免费发放了控油壶和控盐勺。今年,该中心在我市部分区县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对10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知道为了预防高血压,一般成年人每天吃盐不超过2克的仅占3.2%,不超过6克的占46.7%,而不知道的则占到了25.9%。有超过半数的市民,超过了盐的每日合理摄入量。

  【限盐方法】午餐或晚餐吃些甘薯,既可减少食盐摄入量,又能增加钾的摄入量。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加食盐,为了提味,可加些糖、醋或辣味。

  定期量血压了解健康现状很重要

  专家提醒,没有自我感觉症状的市民也应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来说,在未服用降血压药物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因此容易被忽视。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症状也会逐渐明显,最常见为头痛、头晕,此外,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也较常见。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为此,市民要重视高血压的预防,通常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好每年应至少测血压1次;超过40岁者每3~6个月应测量1次血压。定期测量血压,有利于了解自身血压状况,便于对高血压早发现、早治疗。

  高血压通常分为三级,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为1级(即轻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为2级(即中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为3级(即重度)。

  专家提示,确诊为高血压1级,未合并糖尿病及心、脑、肾脏器官损害的患者,通过控制饮食、改善生活习惯,血压有望降至正常。高血压2级或2级以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脑、肾脏器官损害的患者,建议药物控制血压,并要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

  【限盐方法】不吃或少吃咸菜和含盐量多的食品,如腌肉制品等。适当多吃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含钾多的食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