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兴与紫东园

  取“紫气东来”之意的紫东园是长沙北正街的一条小巷,在西园口的斜对面,它的东出口是民主后街。这条小巷宽不过3米,长约200米,只有13个门牌号码。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黄兴先生曾住在这里。

  黄兴(1874年-1916年)原名轸,字廑午,又名克强,长沙东乡凉塘人。1903年夏秋之交,黄兴从日本回国策划革命,受聘为明德学堂(初名明德学堂,后改名明德中学)速成师范班学监(即教导主任),兼教授博物、体育、历史、地理等课程。为此,而立之年的黄兴携家人迁居学校附近紫东园的一栋民宅,公馆门庐,进去是三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

  每天清晨,黄兴从紫东园徒步到西园的明德学堂,只需几分钟,往往他是最早到学校的一个。他来校的第一个星期,将革命党人陈天华所著的《猛回头》、《警世钟》,邹容的《革命军》印发给学生,向学生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有次上历史课,他向学生解释“民权”两字,不引卢梭、孟德斯鸠这方面的论述,而问学生:“你们读过《孟子》没有?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民权思想。由此可见,民权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并不是从外国搬来的。”他的这种解释,学生连连点头称是。他上体育课时,身穿操衣,除教学生踢足球、翻杆子外,还教学生练习兵式体操,如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他还在校内多次接待穿得胜马褂(又叫五云褂)的25混成旅的军官,并请这些军官给学生上课,或做兵式操的示范动作。那时多数老师和学生都不解其意,只觉得好奇、新鲜,他为什么和那些军官也交上了朋友?为什么要教学生练习兵式体操?后来才知道,廑午老师这些做法,是想把这些军官和学生培养成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军事人才。

  1904年2月15日,黄兴和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翁巩、章士钊、彭渊洵等12人发起,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绂瑞寓所举行华兴会成立大会,到会的会员一百多人,推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确定以“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方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并相约于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时,于长沙万寿宫的玉皇殿内埋设定时炸弹,炸毙来行礼的湘省大吏,乘机起事。

  为了扩大革命势力,黄兴还争取了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的支持与合作,建立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同仇会,统领了近十万会党成员,构成了华兴会的基本队伍。黄兴在长沙小吴门正街设东文讲习所,借教授日语、算学为名,作为秘密联络据点,培训会员,搜集情报。

  事有不测。华兴会起义的风声为官方所察觉,同年10月24日,湘抚下令逮捕黄兴,立即包围紫东园黄兴住宅。其时,黄兴外出未归,正在东文讲习所商议工作。黄兴知此消息后,急忙从讲习所后门逃走,匿居在龙绂瑞家。在龙绂瑞和吉祥巷圣公会牧师黄吉亭护送下,乘船离开长沙,抵上海,旋赴日本。

  黄兴出走后,全家迁居异地,告别了居住近一年的紫东园。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