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靖港古镇最后的宁静

  粉墙青瓦,吊脚飞檐,石板木壁,小桥流水……眼前的靖港古镇是一幅古色古香的画。走进靖港也就是走进了这幅画中,现代光鲜的我们与拙朴幽远的周遭多少有点儿格格不入,带着几分拘谨几分欣喜,我们不禁把脚步放缓,把话音调低,惟恐惊扰了一个千年的梦。

  这是2009年9月中旬的一天,和煦的太阳风拂过古镇斑驳的门楼和油油的乌篷船。再过几天,这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靖港就要正式开街,迎来如潮的喧嚣。

  不过,这时候还是很静。修葺一“旧”的街道曲曲弯弯,没有车行马啼,只散落着三三两两的人拖着长长的影子。宁乡会馆的大门半掩半开,推门“吱呀”一声,听着竟有些惊心。进到后院空阔的坪,回头发现空阔的古戏台,昔时沸腾的乡音俚调锣鼓喝彩渐渐远去,一只白蝴蝶飞过,仿佛能听得到翅膀的扇动。“玉带缠腰”的宏泰坊高墙巍巍大门紧闭,笼着一院神秘。好不容易找到侧门进得里面,三进两层楼房,房间里红绡罗帐绰绰,木雕花床寂寂,几张公开场所难得一见的“春宫图”老旧却仍不失明艳,是在述说当年青楼红梦纨绔风流?

  从保安街到保健街,再到临河的半边街,一路而行,听风过耳。刚在街边喝完香浓的芝麻豆子茶,没走几步,“领队”老余又招呼我们来一碗小钵子甜酒:“这也是靖港的特色,不尝就白来了呵。”当街挑担卖甜酒的老者皮肤黝黑,戴眼镜,不拉不扯不吆喝,斯斯文文地笑着,给我们一个递一碗,一喝果然是清爽可口。闻听我们在赞他的甜酒,老者面带得意:“我每天只做一百碗,你们来晚了就吃不到了呢!”

  “等开街了,你的生意会好得不得了,你还只做一百碗?”有人问他,“这个——还没想。”老者愣了愣,末了像是自言自语:“做多了怕搞不好呢。”显然,他和所有淳朴的靖港人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开街日”满心期待。为这一天,靖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做足了扎扎实实的功夫,2006年,望城县委、县政府作出保护与开发靖港古镇的决策,市、县两级斥巨资拉开了恢复古镇建设的序幕,当时的情形,如望城县委黄书记所说:“今天的古镇,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信步其间,收获的是一份莫名的兴奋与激动。”

  也许这是靖港的一种回归,是沉寂多年之后的东山再起。不少老长沙都有印象,拥有水运便利的靖港有“小汉口”之称,很早此地就是繁华的商埠,“船到靖港口,顺风也不走”这则流传甚广的谚语道出了靖港“温柔富贵乡”的名声。而清朝太平天国将士与曾国藩湘军大战靖港,直打得曾大帅两次投河自尽的传奇故事,1930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迁至靖港坚持革命斗争,后转移途中,王氏两姐妹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的英雄颂歌;还有靖港这片土地上走出的红军独臂将军刘畴西、革命母亲陶承、侨界领袖任雨农、文学名师陈子展……更是赋予了靖港厚重的人文色彩,小小一方古镇其实吞吐时代烟云,见证沧桑巨变。

  应该说,这种回归绝不是简单意义的旧梦重温。联想到几年前游览古镇周庄的经历,狭长的街巷拥塞着如织人流,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精致石桥下的水面漂浮着一层油污,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不禁对靖港古镇的开放更多了企盼,如何在“整旧如旧”的同时“吐故纳新”?如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何做好这篇科学发展的大文章,使之真正能够惠及当代、造福子孙?这是摆在古镇开发的决策者、管理者、古镇居民,以及所有关心靖港发展的人们面前的新课题。

  这靖港古镇最后的宁静呵,难得的令人享受的时光。同行的美女肖欣感叹:“要是下点雨就好了,就会遇到戴望舒笔下丁香一般愁怨的姑娘……”带着几分不舍,也带着几分幻想,我在想:明天的靖港古镇会是什么样子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