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国庆阅兵中感受时代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8:35  法制日报

  □互动专区

  国庆60周年,首都盛大阅兵。

  作为一种国家级的庆祝方式,阅兵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是向民众、向世界展现中国的辉煌成就和综合国力,将六十年发展积蓄的能量,进行的一次集中释放。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阅兵的同时,也接受着时代的检阅。

  在传统文化中,六十年一个轮回。而不论以何种标准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轮回都近乎完满。作为这个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用六十年,甚至可以说只用了三十年,就创造了一个奇迹,完成了人类史上气势最为恢宏的一次工业化、现代化之旅———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即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世界性灾难的挑战,中国也以自己的实力,增加着世界对中国的认可和关注。在日渐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不断成熟,让世人见证了“中国奇迹”全球影响力的升腾。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中国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人尽皆知。

  只是,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除了以隆重的庆典向改革者致敬,我们也应回头梳理一下六十年的成败得失,通过整理与回望为今后深化改革找准方向。

  尽管以改革开放为主体的“中国式奋斗”,大刀阔斧,波澜壮阔,振奋人心;尽管其深度、广度史无前例,但我们还是得承认,这仍是一场正在进行中、尚未完结的变革。我们还需时常审视那些仍束缚着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旧观念、老制度,只有进一步变革,才能从更深处解放这个民族,解放我们自己。

  历史告诉我们,人是历史的刻度,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历史。此前的改革开放是一次对人的伟大解放。挣脱人性束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个体尊严有序提升,古老民族迸发出无穷的活力与创造力,书写下一个个传奇。下一轮改革还需回到精神高地和改革原点,回到人本身,重新出发。

  “宠辱应似花开落,忧国何分位尊卑。”改革是中国动力和信仰的所在,记录着时代的兴衰沉浮,它不仅是宏大的政治叙事,更关乎每个人的幸福与荣辱。民间智慧和热情,必须得到加倍的呵护,重新调整民众的权利结构,更应提上改革日程。

  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一瞬;但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记忆中,改革开放却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俄国一位诗人曾说:“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黑格尔说,在思想中把握自己的时代。从此意义上说,我们都行走在时代的记忆上。而所有关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记忆,如果不凝聚为精神概念和制度设计,就会在岁月流逝中失去意义。

  人是一种有精神追求的动物,而唯有制度性的东西才能持久。所以我们也只能依靠“精神”与“制度”的遗产,为这代人的记忆标识出一个方向,一个如何理解我们时代的方向。要循着这个时代的方向前进,时刻接受时代的检阅,中华民族深化改革之路就一定要具有全球视野。

  而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不妨一起大声喊出我们的梦想:一个由民主、法治、平等开放等核心价值铸就的大国崛起的梦想。梦想照进现实,现实滋养梦想。用中国梦想感召世界,愿你我的践行提升中国,向世界证明中国力量。

  重庆李晓亮媒体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