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泽东的老三篇和薄熙来的小铜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8:40  国际在线

  作者:于景宁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伟大著作,在一个时期内曾成为全国人民人人必读、人人必学的“老三篇”。我们现在不必过多地在意当初提倡学习其文的主导者是谁,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老三篇”的光辉思想当时已成为所有人行动的指南、力量的源泉;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成为那时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用老三篇为人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人们的灵魂,改造了人们的世界观,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革命热情,创造了精神变物质的光辉范例。在当时物质财富相当匮乏的情势下,全国人民能如此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地努力工作、无私奉献,雄辩地说明“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三篇的精神好像退居到幕后,取而代之的是金钱奖励、改善待遇,似乎物质刺激已经成了调动和激励部属的唯一万灵药。如此为之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不给好处不干活,给了好处才干活”。面对这种局面,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精神来激励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就显得尤为必要。

  不久前,薄熙来在共和国60年大庆之时,不为区县党政一把手发奖金,不送他们贵重礼品,不以“欧美游”来犒劳干部,而赠之以焦裕禄、王进喜的小铜像,实际上,就是当年毛泽东在施政中注重榜样作用和精神力量的一种延续,就是对老三篇光辉思想的继承,就是在践行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教导,就是对现时“唯物质论”的反击,就是对商品社会中干部思想教育的创新。

  之所以选择焦裕禄、王进喜这两个人物作为区县党政一把手学习的榜样,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张思德、白求恩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老愚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精神,而这些精神恰恰是当前党的干部队伍不可或缺的精神。

  现在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的案头上,想必都摆上了焦裕禄、王进喜的小铜像,只要不忘自己的使命、人民的重托,虔诚地向二位模范人物学习,就一定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