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一路清风八千里”到“我能为你做点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8:51  解放日报

  一节邮政车厢就是一个流动的窗口。

  1962年,纵跨沙漠戈壁的兰新铁路铺轨至乌鲁木齐,一条全国最长的邮运干线也随之产生。

  47年来,沪乌15班一直是这条连接祖国“东西”的邮运干线上一面流动“红旗”。改革开放之前,这是条被同行称为“三多”的邮路:路线长、站头多;接触广、关系多;地区大、土产多。江苏的大闸蟹、安徽的花生米、陕西的核桃、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都是稀罕物。而东部地区的轻工业产品在西部也很吃香,新疆又是上海知青非常集中的地方,押运员们常常碰到通过各种关系找上门的“亲朋好友”,请他们帮忙捎带东西。但是,沪乌15班的押运员们始终严守押乘纪律,坚决杜绝“捎买带”,留下了“一路清风八千里”的美名。这,也成为沪乌15班不变的传统,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现在这样的传统还有意义吗?”“当然咯!”面对记者的疑问,林波涛毫不迟疑。春运高峰拿着现金想搭“顺风车”的、做买卖想节约运费“图省钱”的、各种“熟人”看重邮政车安全便捷“图方便”的,林波涛们早已见怪不怪。心里装着“铁的纪律”,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他们始终做到“眼不花、手不痒、心不动”。

  “传承精神,续写辉煌”———这是每一代沪乌15班班员的目标。“我们代表的是上海邮政的形象,中国邮政的形象。”林波涛和伙伴们始终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放在心上,并积极诠释着其所属的上海市邮政公司邮区中心局提出的“我能为你做点啥”主动服务精神。

  提起工作,林波涛们头头是道;提起家人,他们却满怀愧疚。就说林波涛———自从走上押运岗位,他在新疆或列车上过春节的次数,比在上海多。女儿很黏林波涛,可每次他回家,“就是嫌我手太粗糙,不让我摸。”

  ……

  第3天傍晚6点左右,列车抵达终点站乌鲁木齐。3名组员轮流留在邮政车厢里看车。第4天下午2点50分,随T51次列车从新疆押运邮件回上海。前两天的工作,再全部重复一次。

  96个小时辛苦,完成近3000袋邮件交换量,处理上万件邮件。

  这只是林波涛近17年无数趟中的一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