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碰枕头就着,叫名字就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8:51  解放日报

  傍晚6点零3分,铁路上海站,T52次列车汽笛长鸣,缓缓驶离站台。班长林波涛和他的两个组员正在货厢里紧张地处理邮袋。“今天的装车时间比正常情况晚了3个半小时,不到30分钟装500多袋邮件,邮袋堆放有点乱,需要在到达苏州站前的1个多小时里完成分堆整理,把要交卸的邮袋清点出来,以确保在2分钟的靠站停车时间里完成和地面局的交接,蛮紧张的。”林波涛只来得及和记者简单打了个招呼。

  而无锡到常州的时间间隔更短———23分钟,对于押运员来说,时间越短,工作强度就越大。

  记者看到,邮政车厢和普通客运车厢大小一样,但内部结构不一样。三个舱室,中间是办公区和生活区,一桌、两床、三凳;两端是货舱,邮袋码放得满满当当,一条过道,“壮实”的押运员还需身体稍侧才能通行。

  根据上车粗分一遍、归堆复数一遍、站前翻点一遍、交接点数一遍的“四个一遍”要求,一路上,在不大的空间内,每个邮袋都至少要被押运员清点4次。“春节前后邮件交换量最大,每趟车单程需携邮包2000多袋。袋身大,有时邮舱放不下,办公区和生活区都会堆满。”陪同记者登车采访的邮件押运科科长介绍,一个从上海寄往乌鲁木齐的普通包裹,先经邮政局各收寄局封装,运往浦东邮件处理中心分拣装袋(注:一个邮袋可以容纳多个小包裹,目前较常使用的大号邮袋基本要六七十斤),邮袋再被运至设在火车站内的转运站,登上每晚6点零3分发车的T52次列车,“第3天16点零1分运抵乌鲁木齐火车站,再由乌鲁木齐局负责送至目的地。”

  碰上大站,譬如兰州站,交换量就特别大。这时候,班组里3个人就要同时工作;但即使是小站,按规定也要两个人同时办理邮件交接。这样算下来,在距离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押运员可以睡足3个小时;距离近的两站点之间,顶多就睡半个钟头。

  时间长了,沪乌线上的押运员都习惯了这种“零打碎敲”的睡眠方式,一碰枕头就着,一叫名字就醒。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