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女舵手驾“雪龙”出征南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08:51  解放日报

  昨天,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出征仪式上,言先生是一个“特殊家属”。这一刻,他将送别妻子———船上四位驾驶员之一的谢洁瑛。头顶天高云淡、身边锣鼓喧天,千言万语只说出一句“注意安全,等你回来”,离情依依。

  上午10点,汽笛声响,巨轮启程,载着“雪龙”号历史上第一位女“掌舵”,奔赴她的南极首航。

  “这个机会我‘觊觎’很久啦”

  当被问及怎么会踏上“雪龙”号时,谢洁瑛这位上海海事大学27岁的女教师笑眼弯弯,“这个机会我‘觊觎’好久啦!”

  原来,几乎每年,“雪龙”号都在海事大学招募驾驶、服务人员,好几个学校同事回来,展示的照片、视频,说起的极地见闻,都让她“眼红”不已。“那是普通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有机会真的很想去看一下。”谢洁瑛承认,当时报名很有一点浪漫主义因素在内。

  浪漫归浪漫,报名还得有底气。小谢与航海结缘仿佛是天注定。2000年之前,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一直是男生的天下。那年,学校首次在沪招收18名女生,谢洁瑛成为上海培养的首批女舵手之一。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每年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航行实习,通过船上生活,锻炼大家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2003年,谢洁瑛第一次出海实习,走东南亚航线;后来留校任教,也几次带学生上船实习。“许多人觉得出海很苦,我倒觉得航海是件挺有意思的事,它是自由精神的体现,艰苦反倒是其次。不知道自己将会到达怎样的地方、遇到怎样的人,这就是航海的乐趣。”

  反复确认“是不是真的啊”

  6月底报名,说实话小谢觉得希望不大,可就在暑假里她带学生上船实习,电话传来喜讯:极地中心方面对书面材料审核通过,进入面试和试航考核阶段,“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真的啊?”激动,又不敢相信,只能一遍遍反复确认。

  初战告捷,可后面难关一道接一道,首当其冲是家庭。小谢一开始只敢告诉父亲出去两三个月。想想女儿春节前就能回来了,父亲也就同意了;后来得知要到明年4月才能返沪,别提多舍不得了。女儿的坚持让父亲最终点了头。还好丈夫小言“力挺”妻子:“要是给我去,马上辞职也行。”

  试航时,谢洁瑛和其他3位驾驶员一起,轮流驾驶“雪龙”号在海上航行了5天,4小时一班,与正式航行一致。“和我过去驾驶过的船相比,‘雪龙’号设备更先进,助航设备也齐全。”谢洁瑛知道,要摸透“雪龙”号的“脾性”,还需一段熟悉期。所幸,周围同事都给了她很大支持,小谢特别提及老水手唐师傅,“从‘雪龙’下水他就在船上了,这几天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东西,当然还有诸如‘与冰山擦肩而过’的惊险故事。”

  “相信我能胜任”

  昨天,“雪龙”号的驾驶排班表出来了———她将与其他3位同事轮班值守驾驶台,以及与周围船只进行甚高频无线电通信。

  即将到来的“实战”,西风带和冰区航行成为两大考验。谢洁瑛多少有点紧张:“以前航行时遭遇过台风,我没有不适。这次经过西风带,据说船会摇得很厉害,我想测试一下自己抗晕船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希望能坚持下来!”小谢颇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冰区航行要求驾驶员既熟悉船,又熟悉冰区。我缺乏经验,但有船长和其他驾驶员的指导,相信我能胜任。”

  谢洁瑛的行囊鼓鼓囊囊:电脑、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用来收集素材,回来给学生上课用得着。她已与丈夫约好,每天都会写电子邮件回来,另外她还准备在沿途靠岸时在当地邮局寄出明信片,“虽然速度慢了点,但用它们来传递思念再好不过啦。”


本报记者 彭德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