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西玉林侨属承建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0:26  中国新闻网

  

广西玉林侨属承建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

  2009年10月4日,游客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民族团结柱”前留影。国庆期间,千万游客涌向天安门广场参观,“民族团结柱”受到游客的欢迎。“民族团结柱”的策划人和设计者、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建康5日向记者说,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56根民族团结柱将继续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中新社发玉龙 摄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更多图片】

  中新网10月12日电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盛典上,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56根“民族团结柱”显得格外醒目,为盛典的进行增添了灿烂的色彩,也见证了56个民族世代和谐相处的辉煌。这56根“民族团结柱”是由玉林市容县籍一名在京创办企业的侨属洪技文负责承建的。

  洪技文是容县重点侨乡灵山镇守善村六朴队人,其家有很多亲戚在东南亚。1997年,他大哥在北京做玻璃钢生意时,他离开容县前去帮忙。两年后,他独自开办了北京玉霞玻璃钢工艺品厂。10年来,洪技文靠质量赢取市场 ,在北京玻璃钢工艺品界打开了知名度。今年8月,北京市政府提出“民族团结柱”的创意后,当地的玻璃钢企业纷纷赶制样板,一些企业甚至把样品拿到天安门广场进行展示,希望能拿到这一订单。8月中旬,有关部门经过反复考察比较,决定委托他生产56根“民族团结柱”。

  接到订单任务后,洪技文感到“民族团结柱”事关国庆盛典,面对每根13.6米高、26吨重的“民族团结柱”,他要求工人不要考虑赚钱的问题,要一心一意,不能出现半点疏忽,保证完成任务,为新中国60周年庆典奉献一份力。为了防止“民族团结柱”的生产受到干扰,北京市安排了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进厂实行24小时保卫。经过洪技文和工人们精益求精的加工,56根“民族团结柱”在9月18日顺利完成了在天安门广场的安装工作。

  国庆节过后,56根“民族团结柱”何去何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洪技文说,多家单位愿意接纳这些柱子。由于社会反响很好,有关部门决定,56根“民族团结柱”将永远保留在天安门广场上。洪技文也接到通知,“民族团结柱”今后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将由他的工厂负责。

  由于承建了56根“民族团结柱”,使洪技文和他工厂的知名度更加提高。国内外的很多企业都要求和他合作。国庆节后上班,玉林市侨联领导和他通电话时,洪技文说月底正准备去新西兰,洽谈合作项目大生意。(玉林侨联)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