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风景如画的村庄 乐东抱梅两年大变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0:31  南海网

  全村年人均收入曾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500多元,现在通过发展种养走上了致富路

  乐东抱梅两年大变样

  本报记者王红卫 特约记者孙体雄

  日前,记者从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驱车前往抱梅村。与两年前相比,通往抱梅村的路虽还没有硬化,但已经足够宽敞和平坦,汽车往来没有问题。

  2007年2月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在乐东视察时,曾走访了抱梅村,对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非常关切。如今,在乐东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昔日落后的抱梅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村”、“香蕉村”、“橡胶村”、“槟榔村”。

  风景如画的村庄

  一排排整齐的平顶房,乳白色的墙壁、粉红色的屋檐、硬化的村道,周围环绕着绿郁葱葱的槟榔树,一派美丽祥和的田园风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两年前那个清一色茅草房、地势高矮不平、猪鸭满地跑的落后山村——抱梅村。

  千家镇党委书记刘学新告诉记者,2007年5月,乐东县民宗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规划,开始对抱梅村民房进行改造,全村68户村民的房屋被列入首批改造对象。

  村民刘关平说,他们家房屋改造共花5万元,其中县里配套了2万元,各类社会资助又补了几千元,自家出资了一部分,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入住新家那天,全家人都乐坏了。现在借的钱已基本还清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产业扶持攻坚脱贫

  抱梅村党支部书记杨必雄告诉记者,抱梅村是个黎族村落,共有4个自然村120多户1315人,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1300多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500多元,属于最贫困村庄之一。“在民房改造的同时,如何实现该村的产业脱贫,带领老百姓走上富裕路,让老百姓在新房住得舒心、安心,成为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乐东县委书记吴井光说。

  2007年,乐东扶贫办加大对该村的产业扶贫力度,连续3年累计为该村无偿发放猪仔1300头、橡胶苗4.5万株、槟榔苗10万多株。目前,该村的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600多亩,槟榔约1500多亩。

  乐东县扶贫办主任韩安畴说,扶贫办积极引导该村的村民养猪致富,为提高效益,还将村民们传统养殖的“五脚猪”改良为大白猪。现在政府提供的猪苗,半年时间就可以长到200多斤,可以卖1200元—1500元。目前全村出栏猪已达到560头,待出栏200多头。仅此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创收100多万元,户均约1万元。

  企业+农民打造“香蕉村”

  除养猪、种橡胶、槟榔外,种植香蕉也已成了该村农民创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据悉,近年来,乐东创新模式,利用该村宽广的坡地和有利的气候条件,发动一些香蕉种植企业,在抱梅村采用“企业+农民”的模式,种植香蕉5000多亩,创造产值数千万元。

  村民陈琼花说,她们家有30亩坡地,现在和广东一家企业联合种植香蕉,农户提供土地,种苗、农肥等所有投资均由企业承担。农户的土地承包金为每亩每年700元。香蕉出售后,净利润农户与企业按3:7分成。农户还可以给企业打工管理香蕉,每人每月工资可达1200元—1500元。打零工每天的工资也有100元左右。目前,全村5000多亩香蕉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农民既学到了种植经验,又有务工工资、土地承包金、企业分成3种收入。仅此一项,每年可以为全村带来近千万元收入。

  吴井光说,以高效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山区扶贫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是乐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乐东和谐社会、缩小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一步棋,对加快山区扶贫工作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抱由10月11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