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大腐败窝案的根源出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1:19  国际在线

  

武大腐败窝案的根源出在哪?

  

武大腐败窝案的根源出在哪?

  武汉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资料图)

  近日,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受贿被捕。武大相关人士证实,陈昭方是9月3日被捕的,龙小乐10天后被捕,两人的办公室先后被查抄。(10月9日北方网)

  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因腐败而落马,固然有其自身丧失原则立场的原因,但应该也有外在机制和制度防范不力的因素。如果反过头来追究责任、“打板子”的话,不但陈昭方该打,负责监督和制约其权力的相关部门也难辞其咎。

  一名副校长权力有多大?他权力再大也总是在党委的集体领导之下。那么,党委一班人平时的监督制约作用跑哪里去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才能决定,难道一名副校长的权力竟然能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吗?制度设计上显然封死了个别腐败分子以权腐败的路,但正是由于某些单位集体领导制度的不落实、形同虚设。要么就是当“老好人”,要么就是“屁股上都有屎”,既便发现问题也“睁只眼闭一只眼”。这恐怕才是武大副校长腐败的根源所在。

  当然,将腐败根源完全归咎于所在单位,也是不全面的。即便领导集体失职,上级监督部门、管理部门为什么也长期“失声”?每年的审计、财务监督都是“吃干饭”的吗,做为主管单位的教育部门都当了摆设了。一大堆的基建腐败问题,涉及上千万元甚至上亿的国有资产项目,几名腐败分子连续几年狠狠地“私分国有蛋糕”,有关部门怎么就如此麻木。

  再看看90年代初开展的大学教育市场化、产业化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学基础设施建设,但盲目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国有资金“跑了”、“漏了”、也“肥了”腐败分子了。这些问题有关部门知情么?近几年来,从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受贿罪被判囚十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被控受贿160多万,到湖北近年已有五六所大学的主管官员因腐败落马,包括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等;陕西近三年已查处80多宗大学经济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难道我们不应该从这些大学腐败案中汲取教训?(毕晓哲)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