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盲人欣赏艺术品:原来美可以触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5:04  新民晚报

  本报讯(记者鲁哲)如何让盲人感受生活的美好,年初上海两会时的一份政协提案,现在变成“现实版”的盲人触觉艺术展览会。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从这天起,由市文联和市残联合作主办的“国际盲人节·盲人触觉艺术展览会”将在市文艺活动中心连续举办3天,让盲人通过触摸感受生活的精彩。

  一份提案

  展览会的来历还要从今年年初上海两会时一份政协委员提案说起。当时,来自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该让所有人,包括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体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外,也仅个别国家的博物馆提供零星的艺术品供盲人触摸,上海正在建设文化大都市,应该开风气之先,建议设立触觉艺术公共展览场馆,为盲人参与艺术活动开辟新平台。这个建议引起市政协提案办的重视,随后,市文联和市残联一拍即合,促成了此次盲人触觉艺术展览会。市文联策划组织会展,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盲童学校鼎力支持。

  60件展品

  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明年上海要举办世博会,要呈现给上海15.8万视力障碍者“感触”的事物太多太多了,主办者精心挑选,特邀专家制作了近60件展品供盲人触摸。这样的规模在国内是首次,在国外也不多见。

  展会分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中外艺术名品、迎世博作品4部分。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博会中国馆、世博轴……按比例缩小成模型,凹凸有致。中外艺术名品也“变了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向日葵》,王羲之的《兰亭序》、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和徐悲鸿的《马》……从平面变为立体。市文联还新创作了大型浮雕“上海新二十景”。

  五彩愿望

  这些展品材质各异,有木材、钢铁、树脂……为了增强触摸感,艺术创作者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尽量把反差拉大。

  展会主办方还充分考虑盲人参观者的特殊性,展厅布置成顺畅的流线型,避免直角转折和往复。地面以盲道引导,每件作品前有较宽阔的区域以供驻足。参观结束后,参观者可以把美好的愿望写在五彩的纸片上,抛向挂满风铃的树枝。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