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湘江颂万行长诗

  湘江之风

  与远古神话一脉相传的湖南民俗民风与民情,展示湖南本土的风尚与节日,而这种风尚与节日又蕴藏着一种赤烈的湖湘情怀。

  湘江之风(之一)

  我的眼角流淌着湘江的波光——哭嫁歌

  方雪梅

  总听到湘江的涛声

  在我身体里

  时缓时急地流动

  听到丰沛的血脉

  自我姓氏的祠堂

  随年年的春风

  在古老的屋檐下

  拔节生长

  听到每一个节日

  翻山越岭

  在大地行走的脚步

  听到族谱上一代代人

  朴实的心声和向往

  所以

  离别的时候

  我眼里涌出的

  是湘江奔涌了万年的波光

  像吊脚楼的灯火

  和嫁妆中的菱花镜

  照亮我祖母出嫁的月夜

  照亮我母亲簪花的婚床

  照亮绵延一地的乡恋

  山高水长

  只有湘江流域的稻黍

  可以把我喂养成

  如花模样

  只有楚地的山歌

  可以洗涤我的心灵

  水一样清亮

  只有我魂魄里的故乡

  可以让出嫁的女子

  热泪不止 一哭三唱

  让离别的人

  用一生时光 遥遥回望

  我在红烛摇曳的夜晚

  成为哭泣的歌者

  是舍不得湘资沅澧的晨光

  舍不得武陵南岳的

  流霞飞烟桃红李艳

  遍地苍茫

  舍不得青花瓷深处

  酸辣的粑粑 和谷酒的浓烈

  舍不得缠头的花帕和蜡染的织锦

  豌豆花已经开了

  我的绣花香囊

  也在五彩线中飘香

  今天我就要出嫁

  梳头开脸

  把长长的乡思

  盘成头上的“粑粑髻”

  菱花镜里 湘女都是柔情万丈

  让我在红盖头下

  与姐妹们再聚西窗

  让我吃一口“离娘饭”

  千里之外把亲情仰望

  栖息在民俗淳朴的光芒里

  我的眼角流淌着湘江的波光

  湘江之风(之二)

  端午有雨

  唐益红

  一年中的端午

  依旧是楚歌一阵阵地唱起

  一路的江水啊

  沿着一条祭奠的旧路

  年年拍打着双橹

  拍打着洞庭湖的雁影

  拍打着衡阳之浦的雁鸣

  拍打着两岸高亢的锣鼓与欢呼

  “大众舟齐出发,赶往拯救屈原”

  桨棹齐下 水花翻飞

  那擂了几千年的鼓

  只为召回踉跄在江中的诗魂

  那年年窗口飘出的粽叶清香

  是抛洒在湘资沅澧的父老情深

  三牲香火圣水

  纸糊的龙舟幽灵般的唱和

  要多少风雨

  才能把愤怒平息

  端午端午

  午后降下阵雨

  端午端午

  用湖湘血性酿造的陈年老酒

  一杯雄黄酒倒出了血液中的火焰

  雨水倾注在周身抹油的桡手身上

  凸突的肌肤血性的呼喊

  一群男人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的尽头

  那些头缠着红布的百姓

  和站在龙舟船头的水手

  用呐喊鼓乐吓退蛟龙

  苦苦追寻着三闾大夫的灵魂

  奔跑大笑眸子明亮的孩子

  他们就像湘江里面流动的江水

  让一群女人们的遐思生出了翅膀

  芳香的艾叶被多情湘女用丝线缠绕

  花环佩饰被孩子争相佩戴在身上

  蒸煮蒲体的粽子艾味的鸡蛋

  亲手制成人形艾人虎形艾虎

  要用五彩丝线缠绕

  缠进了五道丝的香囊

  缠进了在这个美丽芬芳的端午

  端午有雨

  这1300余条的支流啊同时奔涌

  潇水蒸水耒水涟水浏阳河……

  回旋的河湾映照旺盛的香草芷兰

  那些荷叶那些荪草

  那些紫贝那些香椒

  那些薜荔那些蕙草

  照亮脚下的流水

  一条止于湖南洞庭的河流啊

  欢腾在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每年的端午

  一群精魂群神都会云集

  一条江 都会汹涌

  一群人 都会沸腾

  唐益红简介:女,益阳人,现居长沙,省作协会员。先后在《诗刊》、《星星》、《北京文学》、《芙蓉》、《散文诗》等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百余首,在《诗刊》和《青年文学》等举办的诗歌大赛中获过奖,有诗歌入选《中国2008年度诗歌精选》。

  创作感言:一条河,辗转流过了湘风楚地,把勇敢尚武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条河,顺着时间的轨迹,把湖湘文化之魂的淳朴重义、血性刚毅嵌入到骨子里;一条河,把我从少年带到了中年,看风吹稻花两岸香。

  湘江之风(之三)

  赶圩

  艾红

  湘江流域的集市不贩卖灵魂

  但你可以轻易买到五谷杂粮

  这吮吸湘江之水长熟的粮食

  饱满结实一肚子善意

  也许,就是天赐之物

  在暖日中展开的交易

  热闹 透明 公开 友善

  让平日并不拥挤的集市顿时拥挤了

  小铜锣敲响了小浪鼓摇响了

  乡里乡亲在街头碰面聊起来了

  年货的准备小女的嫁妆

  甚至还包括来年的稻种菜种

  都得一样样精心采购

  质量要好 价格要廉

  交易的目的就这般明确

  面对湘人就在群山之间湘水之畔

  匆匆铺开的生活图卷

  在外省人看来也许就这一词:

  民风朴实

  然而,依我感觉,还有一说:

  诗意生活

  因为山民抚弄庄稼比抚弄自己的孩子要细心

  耕耘大地比对待自己要精心

  咀嚼苞谷比细数几个铜钱要甜蜜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自给自足在湘江两岸真幸福

  假如你说这是小农思想作祟

  我想手执艾草舞火成龙的炎帝不会答应

  南巡江南身崩苍梧的舜帝也不会答应

  因为在他们的遗愿里

  有一个热爱劳动 诗意生活的叮嘱

  他们还说易玉集市易万物于集市

  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

  而起早贪黑赶圩的山民

  已深谙此道他们易玉于我

  并不感觉三湘之地已贫瘠

  你看他们鼓掌而歌在劳动之余

  你看他们竞舟而嬉在湘水之上

  你看他们掘玉而累在群山之间

  你看他们旱烟而憩在集市之外

  又何尝喜怒于色

  然而他们并不需要历史记载

  也不需要在外省人口中留下誉辞

  集市上已流动着他们的劳动成果

  互相卖买的已肯定了对方土地的肥沃

  且记住了土地主人的勤劳和友善

  在他们心中只要山地永远富有

  就会再生玉生金生出万物

  只要湘江之水永不断流

  就会生活惬意就会人生充足

  赶圩就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

  湘江之灵

  关于湘江的人文传奇,那些在湖湘大地上的心灵求索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屈原到贾谊,从杜甫韩愈到朱熹张栻,从周敦颐到王夫之息息相通的精神传承。

  湘江之灵(之一)

  医圣张仲景

  欧阳荐枫

  很多很多,很多年前

  你把脚印

  就刻在湘江里了

  每一颗细沙上都烙着你的足迹

  顺流而下的江水

  把你送到几千年后的中国庭院

  你不仅是杏林的大师

  更是爱的播种者

  你从不赞美自己

  但你用药方竖起的丰碑

  矗立在湘江之滨,穿透千年的时间之锁

  让芸芸众生灵魂与肉体同驻

  千百年前是,千百年后人们还在怀念

  为什么白色的伤寒草

  你一抬手就变成了红色平安的相思豆

  变成传奇,让大街小巷一直交口称道

  遥想建安年间,你来到长沙

  从此你的命运就和这片土地连在一起了

  黄历虽然还是那个时代的老黄历

  但在你这里

  再也翻不动了

  在那个时代

  担任太守

  你却把衙门变成了长生门

  所有的板子都抡在白色的病魔身上

  那些象征威武的惊堂木拍来拍去

  拍到你这里就拍成了欢呼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你却把初一和十五两天打成死结

  把自己和病痛的老百姓捆绑在一起

  和他们手拉手

  左手拉着南阳,右手拉着长沙

  左手拿笔,右手开药方

  左手拉着过去,右手拉着未来

  硬是把一段历史拉得无比悠长

  当瘟疫把市镇变成空城

  当战争带着伤寒的恶之花在神州大地上肆虐

  当你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

  在白色的深夜或蓝色忧郁的黎明

  离你而去

  当那些打着医者父母心旗号的大夫趁火打劫

  湘江水就涨潮了

  把你一生都泡得湿漉漉的

  伤寒,其实并不寒冷

  你的心就在高温的伤寒里煎熬

  那些来自远方的接连不断的呼唤

  督促你用几年时间走完了几百年要走的路程

  你用你那把脉的手写书

  《伤寒杂病论》

  彻底扫除了笼罩在你眼前的迷雾

  也点亮了在黑暗中摸索几世纪的中医的眼睛

  从此他们知道了什么叫辨证论治

  从此他们知道了什么叫理、法、方、药

  湘江之灵(之二)

  此岸朱熹 彼岸张栻

  汤集安

  一滴雨水

  透过青枝缠绕的大树

  长满青苔的屋檐

  落在岳麓山

  那座千年庭院的天井

  打湿古城长沙

  一地烟尘

  从福建崇安到湘江之滨

  屈指行程二万

  跨越万水千山

  朱熹就是为了

  和岳麓书院主教张栻一起

  握手前行广纳门生

  探索自然真理

  展开学术交流

  在他们相约岳麓山顶看日出的“赫曦台”上

  在他们一起乘船横越湘江的“朱张古渡”口

  映照出

  多少青年才俊落第仕子

  日夜兼程的不屈身影

  和饥渴兴奋的灿烂面容

  他们此行

  只为能够早日

  向一个名叫岳麓书院的地方进发集结

  去赶一场“朱张会讲”的湖湘文化盛典

  湘江岸边岳麓书院

  此岸朱熹彼岸张栻

  他们隔着一张茶几同台而坐

  咫尺相望却又仿佛

  远隔万里河山

  因为他们要在三千学子面前

  开门讲学公开辩论

  彼此学术观点的异同和分歧

  要知道这种观点交锋的授业解惑

  需要多么浩大的勇气

  多么深邃的思想多么宝贵的奉献

  共同书写

  三湘四水卧虎藏龙的千古佳话

  一枝桃花漫山枫叶

  映红两张清瘦的面庞

  朱熹和张栻

  从周敦颐濂溪边的“浸月亭”里

  捧起荷叶滴下的露水

  浸润万千学子的心田

  忠孝廉节

  就像四根壁立千仞的巨大支柱

  从岳麓山腰

  直

  插

  湘

  江

  河

  底

  成为一统中国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和主流意识形态

  就像朱熹张栻亲手栽下的松树枫树

  不但植在岳麓山上

  还植在人们的精神深处

  让程朱理学成为和孔孟之道一样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明

  也同时烙下

  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的湖湘文化精神胎记

  成就湘江

  一条英雄河流的最强弹唱

  和洞庭之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湘江之灵(之三)

  定王祭

  谭嘉慧

  挥菖蒲之碧剑

  扬湘江之浊浪

  长安千尺土

  筑得望母台

  夕阳下

  你站在台上

  泪流满面

  只因你那苦命母亲

  远在千里

  这令人绝望的距离

  把你的思念

  拉成剪不断的蚕丝

  只能由得它

  愈发蔓延

  犹有

  黄叶纷飞弄早寒楚山湘水隔长安

  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

  犹有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凭你对母亲的浓浓深情

  凭你的孝道

  长沙

  永远记住了你

  你

  才是你

  曾忆

  汉景帝大寿

  你一曲短袖舞

  诉尽你内心的无限悲哀

  出生卑微

  备受冷落

  小小郡国

  与发配边疆无异

  一句“国小难回旋”

  看似玩笑

  实则一笑衬悲情

  多少艰辛

  多少悲苦

  全在言语中

  你

  不像你

  钢铁于焉成形

  在时间中已锻成一柄不锈的古剑

  台上站着的灵魂啊

  湘江汹涌的浪涛

  高举你于历史的孤峰

  永存你不朽的灵魂高尚的品德

  昨夜不眠

  我在风中祭奠你

  风声呜咽

  却闻

  你的孝行

  传递到大江南北

  你

  得以永生

  望母

  也成定王台

  谭嘉慧简介:女,20岁,2008年高考语文科湖南省状元,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校黑蚂蚁诗社成员,擅长写作、舞蹈、绘画。

  创作感言:定王以“孝”称世,在祖国母亲六十岁华诞时,伫立在定王台上,遥追古人,看今朝神州,心潮澎湃,特提拙笔赋稚诗,以表祝愿。

  湘江之火

  近现代中国历史中湖南人点亮的思想之火、革命之火、振兴之火,从魏源的海国图志、陈天华的舍身为国,从谭嗣同的戊戌变法到曾国藩的洋务运动,从黄兴的复兴中国到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湖南人的赤子情怀、火热激情分不开。

  湘江之火(之一)

  英雄篇

  远 人

  1、1925年

  那一年,秋风萧瑟

  那一年,洪波涌起

  那一年的湘江,在万山红遍之时

  走进一个青年的视野

  那一年的湘江,开始加快它的北去

  在橘子洲头,一切都看不出变化

  层林依然尽染,百舸依旧争流

  但一切又在悄悄地变化

  一个青年在江边伫立

  秋风吹动长衫,更加吹动思绪

  浩淼的天空没有云朵

  只有鹰在击打蔚蓝,大地沿着江岸

  铺开它的苍茫,仿佛那一年的秋天

  正揭开热血的序幕,在历史和时间

  撞击的交叉处,必须要有一条河流

  必须要有一种洗涤,必须要有一个人物

  这人物必须要有一种叩问

  ——问一问这条江水

  问一问这片大地。于是大地

  在他的叩问里像要隆起,于是湘江

  在他的叩问里遏住飞舟,于是1925年

  永远在一首沁园春的词中就位

  于是从1925年开始,湘江

  蓄起了流满天下的力量

  2、江 声

  在江水之上,是扬起的风帆

  在风帆之上,是抖开的翅膀

  在翅膀之上,是蒸起的云团

  在云团之上,是澄澈的天宇

  但人间并不澄澈,大地从未平坦

  只有入夜后的江流拍打堤岸

  这拍打之声从未改变

  无数人听到这声音——挑夫知道

  那是可以休息的时候,母亲知道

  那是婴儿酣睡的时候,书生知道

  那是趁夜挑灯的时候,但只有英雄知道

  那是一个人倾听历史的时候,这江声

  穿透这片土地的经脉和痛苦

  这江声,汹涌着祖祖辈辈的愤懑

  激荡着世世代代的夙愿

  这江声,只有在最深的夜晚

  把它身下的大地打开,把大地上的历史

  打开,为了让一个英雄倾听

  英雄果然就在岸上,他让这条河流

  成为他的源头,于是这条河流

  要把中国近代史染透!浸透!湿透!

  3、潜 流

  好像整整一个世纪,中国都在夜里

  是的,中国夜太长、太深

  深长得就像在一条深深的河底

  它挟裹岁月,像疲惫的纤夫

  低着头行走。是的,那时的中国

  在世界面前,就是低着头行走

  军阀的剑,切割中国像切割一块面包

  没有人注意人民,或许这个词语

  根本就没有被真正地书写

  更没人注意农民,或许这个词语

  根本就是被轻蔑的笔画

  但只有英雄懂得,中国的潜流

  就汹涌在这些笔画的深处

  于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夜里

  在一座连着一座的村庄深处

  他披衣点起一盏盏油灯

  那些灯火微弱、固执,可一旦点起

  这些灯火就不肯熄灭,就像河流

  一旦奔腾,就一定要流向海洋

  在河流面前,英雄要击水三千里

  在灯火面前,英雄要告诉人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江之火(之二)

  潜流篇

  森林伐木

  死亡的轨迹,挣扎的血泪

  千百年日复一日的等待

  等待在欺凌和压迫中

  无法救药的愚昧宗教吗?

  我在阅读黑暗时

  总希望一只野鹿朝我奔来

  希望一只不属于宙斯不属于玉帝的

  白鹿朝我奔来,甚至

  奔鹿化作一支利剑

  在呼喝和舞蹈里

  洗净尘封不变的罪恶和粪土

  让天道在风起云涌里拯救

  湘江,在奔鹿还未出现时

  我的湘江便开始用干旱时的一泓清泉

  正漂洗一双风尘仆仆的双手

  一双比清风还轻的手

  魏源,他从湘江出发

  用这双苍白干瘦的手

  誓言化作嗜血的利簇

  刺破千百年的坚韧皮囊

  在坚韧皮囊上安上窗户

  让阳光进来,让空气进来

  让眼光出去,让心灵出去

  让新的生命飞向自由的天空

  魏源,他几乎用整个太阳的光亮

  要将一个黑暗的箱子照亮

  他知道地球演化的进程

  在遥远的地方早已结下音符

  去吧,去学会强大国家的东西

  去反抗强国的欺凌,在宽广无边的宇内

  我们的思想也无边无际,我们完全可以

  在无边无际的思想里享受蓝色海洋

  我阅读这道的白光,撕扯着

  这厚重的黑色苍穹

  正像那黑夜里高山之巅的松柏

  在恶风腥雨里无限凄凉的呼喝之声

  这传声千里的呼喝

  在湘江上空似雷鸣震荡

  我想这劈天的呼喝

  将一个又一个昏昏欲睡的灵魂震醒

  弯下腰去,拾起的不是麦穗

  伸直腰来,一条道路无始无终

  抹去的是一场又一场虚惊的恶梦

  写上的是重重山峦指向的星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