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香港:作别“任志刚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08:50  法制日报

  任志刚成为传奇,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时势造英雄”———任志刚任职于这个伟大而又无法复制的时代。

  香江札记

  胡健

  10月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正式退休,特首办主任陈德霖顺利接班———金融香港从此作别“任志刚时代”。在金管局总裁这个“香港央行行长”的位置上,任志刚一干已是16年。目前全世界在世的“央行行长”,只有格林斯潘以18年任期超过任志刚。

  任志刚的16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可以说是疾风骤雨不断、大风大浪伴随。他经历了香港确立联系汇率、成立金管局、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科网泡沫、美国9·11恐怖袭击、2003年SARS爆发以及去年发端、迄今尚未完全走出阴影的金融海啸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他处变不惊,全力维护香港形象、提振市民信心。在连串危机中,香港金融体系稳定与金管局的有效监管密不可分。

  “7.8先生”

  任志刚是世界上少数只有学士学位的“央行行长”。1971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任志刚即加入香港政府,担任统计主任,1976年调任为经济主任。加入政府之后,任志刚崭露头角,1982年,35岁的他被任命为金融事务司司长助理,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港英政府担任要职的华人。

  此后不久,任志刚参与了港元联系汇率的制定。1983年,由于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谈判形势不明朗,汇率大幅波动,通货膨胀严重。这一年,香港正式公布了港元与美元7.8:1的联系汇率制度,从此成就了任志刚的人生传奇。7.8这个数字,成为任志刚职场生涯的核心,也成为香港金融稳定的象征。

  迄今,联系汇率制度已经在香港实行26年,仍被认为是香港金融稳定的基石。十多年来,从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一直到近年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等金融市场的风云翻滚,任志刚坚决捍卫7.8的固定汇率不动摇。7.8联系汇率的历史作用和得失,将与任志刚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一起。“7.8先生”这个外号,也就与白发苍苍、开朗洒脱的任志刚一生相伴了。

  “任总”的香江传奇

  香港传媒常称李嘉诚叫“超人”或“诚哥”,李兆基叫“四叔”,何鸿燊是“燊哥”,任志刚则为“任总”。任总这个“总”字,既是“总裁”的简称,或许也体现了香港业界对任志刚的认可和信赖。奠定任总在业界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当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动用逾千亿元外汇基金入市,成功杀退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等,捍卫了香港固定联系汇率和金融稳定。

  1997年10月23日,香港固定联系汇率制度首次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狙击,他们大量直接抛售港币以兑换美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一度飙升到300%,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1000多点。这一场战役中,炒家们共抛售了400多亿港币,在证券市场获利数十亿港元。尝到了甜头的投资者1998年1月和5月如法炮制,西方舆论戏称,香港成了国际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1998年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1997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第四度大规模冲击,来势比1997年10月更凶更狠。

  香港一直对市场实行近乎零干预的保守主义政策,金管局也一直保守低调,任志刚本人也是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奉者。此时的任志刚被媒体戏称为“任一招”,意即金融炒家杀将过来时,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由于“任一招”收效甚微,饱受市场批评;事态紧急之下,任总随即与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商议,最终决定入市。在总共10个交易日中,特区政府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港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投机者的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四年后,特区政府沽清了当年所买的股票,盈利1000亿元,为香港市民大赚近一倍。2002年9月19日,任志刚在自己的《观点》专栏中写道,“曾荫权、许仕仁和我大可为4年前策划的如是行动松一口气了。”轻松的心情、放松的神经,跃然纸上。这场“世纪豪赌”才算是尘埃落定,成就了任总的香江传奇。

  非职业的专栏作家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周四(10月1日)起,我便会开始退休生活,今日这篇是我写的最后一篇。”9月24日,任志刚在其每周一期的《观点》专栏里和读者进行了最后的道别。这一期是第526篇。

  从1999年9月2日开始,任志刚每周在金管局网站发表一篇专栏文章,至今已经超过10年。526篇专栏文章中,只有24篇由其他金管局高层撰写,20篇属问答游戏及新年愿望,其他都由任志刚亲自操刀,既有对金融政策的解读、对国际动态的评述,也有向普罗大众普及金融知识,提示市场风险;旁征博引,谈笑风生,十分生动。可以说,粗粗检视一遍任志刚的专栏文章,无异于重温香港十年的金融史。更何况记录历史的人恰恰也是亲身参与历史的人,这无疑增加了专栏的分量。

  任总这位“非职业专栏作家”的文章,就和格林斯潘的公文包一样,向来被业界视为香港金融政策的风向标,其观点时常被《信报》、《金融时报》等权威财经媒体引用甚至全文转载。更让任总感到欣慰的是,他的文章增强了金管局运作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促进了香港市民对香港货币与金融事务的了解,也加强了全球对香港货币与金融体系的信心。

  临别是否无憾事

  在宣布退休的记者招待会上,任志刚以“没有遗憾”来总结16年的“任总”生涯。就个人而言,能总揽香港金融事务16年,成为香港金融体系独立运作的奠基者,任志刚应该没有遗憾。然而,放在特殊的历史时空下,任总临别当真无憾事?

  薪酬过高、任期过长、权力过大,一直是外界对任志刚最大的非议,也是任总自身所无力改变的制度性问题。任志刚一直被视为“打工皇帝”,其薪酬水平被视作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标杆”。2008年任志刚总薪酬1193.3万元,其中包括近5个月薪的奖金,比2007年增长15.4%,为全球“央行行长”之冠。近1200万元的薪水,大约是美联储主席的7倍,是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及日本央行行长薪水的3倍。正因为争议过大,接任的总裁陈德霖的年薪被调低32%,每年固定年薪为600万元,而且明确了5年的任期。而任志刚连任十六年金管局总裁的传奇,或许从此要成为历史了。

  2008年9月发生的雷曼迷你债券事件,金管局被指监管不力,没有尽力监管银行销售金融产品的手法及保障香港普通市民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身为总裁的任志刚也受到立法会议员批评。但任志刚并不认为雷曼事件的出现是由于其“管得少,管得好”的理念,也不认为目前“一业两管”的监管模式有检讨的必要,坚持认为自己与金管局的员工已恪尽己任,已尽最大努力。他一再强调,雷曼事件令投资者受害,需分清楚原因究竟是违规销售还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雷曼事件涉及面广、成因复杂,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重要社会事件,因此任总是否真的“没有遗憾”,还有待立法会完成聆讯程序后对他的最终评价。

  (作者系《华东法学评论》编辑、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