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筑要关注时代性

  

建筑要关注时代性

  MIHO(美秀)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于1997年完成的一个位于日本滋贺的博物馆,整个项目历时七年,贝聿铭先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创意主题,人们经过精心设计的长长的隧道与吊桥,才能抵达半掩山中的如世外桃源般充满东方韵味的这一当代日本博物馆。

  每每提到西方建筑,人们经常念到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卫城与神庙,哥特时期高耸入云的大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教堂与别墅,古典主义时期的宫殿与豪宅,当然还有现代建筑的摩天大楼。我们当代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中,经常拿西方城市或建筑为范本,而问题是,西方的石头建筑的城市,现今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精美典范,西方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和气候等原因,城市空间与建筑风格有着丰富多彩的类型。所以中国的当代造城者与社区营造工作者们,像是挑花了眼,更像是故意不交叉,因而你学法式浪漫,我学西班牙风情,他学北美风格,她又抄英国的维多利亚……

  当然,营造者中不乏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粉丝,仿唐、仿宋、仿湘西吊脚楼、仿徽派、仿江南水乡、仿北京四合院者不可一一胜数。有时我在想,现在这群建筑专业的学生可算是幸福了,足不出城,便可一一考察西方各时期古典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不亦乐乎。当然这只是笑谈,否则我们都不必去省博物馆看货真价实的文物,去清水塘旁的古玩街便可以了。

  甚至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时代在转型时期的文化不自信的具体表征。我们看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近80年中,从官方建筑到大学建筑再到民间建筑,也是抄袭、模仿了很多西方传统建筑。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腾飞,特别是1968年东京奥运会后,随着日本经济、技术各项指标的飞速提升,日本的现代建筑与建筑师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已有多位日本建筑师获得了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而十数亿人之众的华人世界,也只有贝聿铭老先生获过此殊荣。现在,日本的新一代建筑师们获得了国际上的话语权,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显而易见,他们不是靠模仿与抄袭,而是靠继承与创新来发展建筑学的。

  纵观我们的建筑发展史,从秦砖汉瓦到唐代的斗拱,再到宋、清的营造法式,每朝每代都在传承与创新中变化,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烙印,都是“新的时代建筑”,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明白,就像西方的现代绘画大师如毕加索、凡高、塞尚们如果还在模仿拉菲尔、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那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了。

  在当代互联网的全球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建筑的空间与形式,便是人们某一种生活方式的直接物质与精神表现。

  我认为,只有发展中国的当代建筑,才是中国建筑界的惟一生路,世界建筑史的变化与发展便是最好的佐证。

  北京奥运会之后,鸟巢、水立方、T3航站楼等,均成为世界建筑界的焦点及热游景点,这就充分说明,根植入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当代建筑与技术发展方向的时代建筑,是能被人们读懂与接受的,只可惜,原创设计师没有一位是我们中国人,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也充分说明没有时代性的建筑,是很难在建筑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