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众最愿意通过网络参与反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7日13:12  新闻晚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惩治已经很严厉,为什么有人不怕?专家指出,关键是贪腐官员被抓比例太小,令其有侥幸心理,要从源头上治腐必需公众参与,尤其是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1983人参加)显示,71.5%的人表示自己“会参与反腐”,而“网络曝光”成为公众最愿意选择的参与渠道。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要实现彻底的反腐,举报人的保护机制也需要完善。

  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 “网络曝光”名列第一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王伟告诉记者,利用影响力受贿的量刑,在查处一些腐败案件中实际上早已采用。现在“两高”的补充规定是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把它更加明确化,操作起来法律依据更加清楚。 “这属于惩治范畴,近年来防治腐败体系确实在不断完善。 ”

  “惩治已经很严厉了,为什么有人不怕?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发现,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官员中被抓的比例太小,让贪腐分子抱着侥幸心理。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需公众参与,而且必须要有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与监督。

  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75.5%的人选择此项。接下来依次是:“举 报 ” (58.2% )、 “媒 体 曝 光 ”(53.8%)、“信息公开”(48.0%)、“信访”(30.6%)、“审计”(30.1%)。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教师王培荣在徐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从2000年开始,已有过12次民告官的经历。 2008年7月6日晚,他通宵发出了几千封电子邮件和帖子,反映时任江苏徐州泉山区区委书记董锋的作风问题。一个多月后,董锋被正式逮捕。王培荣也因此被称为“著名网络反腐举报人”。

  王培荣举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实名。 “举报人的目前生存状态很不好。很多怕遭到报复,就带着材料来找我,希望我替他们举报。我只能通过我个人的力量,提醒有关部门重视保护举报人。 ”王培荣说。

  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说,从宪法到具体的规章条例,都已经有关于保护举报人的规定。 “但现在的问题是,执行机构有没有明确的责任和足够的权威?是中纪委提供保护,还是检察院?香港的责任就很清楚,由廉政公署接受举报、提供举报保护,所以香港能做到举报信息中70%都是署名举报。 ”

  调查中,67.3%的人表示,应该发动全民参与反腐,要做到渠道畅通,充分保护举报人。

  “虽然反腐过程艰难漫长,但是我们有坚强的信心”

  公众最急切希望解决哪些腐败问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 “贪污贿赂”(86.3%),接下来依次是:“失职渎职”(72.6%),“公款接待、公款吃喝”(70.1%),“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68.5%),“公费出国、旅游”(68.0%),“生活作风腐化”(63.2%),“商业贿赂” (61.9%), “公车使用问题”(56.9%),“贪官外逃问题”(55.6%)。

  任建明表示,反腐败制度推行一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比如公车改革,探索了好多年,就是推不动,就是有一个利益问题。 “比起查案件,更能反映领导人决心的,是制度建设的推进。因为制度涉及面更大,面临阻力更多。一项制度既需要科学的要求,又要有政治上的智慧、决心。 ”

  作为中国反腐领域专家,任建明被不止一次地问到同一个问题,“你觉得有希望吗? ”提问者的脸上通常写满怀疑。而任建明的回答是:问题虽然严重,但并不可怕。他说,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也是这个状况,惩处了一个腐败丑闻,结果却变本加厉得腐败,走入一个怪圈。但真正把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香港在1973年提出改革反腐败机构,成立廉政公署,怪圈就被打破了,重新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本次调查中,95.8%的人认同,反腐是一项既有紧迫性又有长期性的工作;51.4%的人表示,“虽然反腐过程艰难漫长,但是我们有坚强的信心。 ”

  “我们现在的转折还没有到来。要打破怪圈,就要通过明显的成效赢得群众的支持。群众广泛有效的参与,是反腐败最终能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任建明说。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