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正义,迟到了六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04:29  舜网-济南时报

  

正义,迟到了六年
昨日,儿子吕志刚(左)和女儿吕志英(右)等家属向父亲吕学文的生前照片深深鞠躬。 谢永亮 摄

  今年10月23日,在日本东京简易法院,西松建设公司以日方出资2.5亿日元设立受害补偿信托基金、谢罪、修纪念碑等条件与中国原告达成和解(本报10月24日报道)。得知这一消息后,曾被侵华日军掳往日本广岛强制劳动的济南籍劳工吕学文的儿子吕志刚百感交集,带领家人对着父亲吕学文的遗照鞠躬,“日本西松建设公司终于给当年被迫做苦工的360名中国劳工一个应有的交代。父亲,您安息吧!”

  迟到的正义:想着盼着,这一天终到来

  昨天下午,吕学文的女儿吕志英接受采访时数度流泪:“当晚,我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后整夜未眠,父亲十多年的奔波,如今终于有了结果。父亲2003年因病去世,他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得知这一消息,那该多好啊!”

  吕志刚说:“我们既为这一消息激动,又为父亲未能等到这一天而伤感。”

  不堪回首:他被强掳赴日,九死一生

  1944年,吕学文被日军强行关押在拘留所,在懵然不知的情况下,与360名中国人一起,被安排坐货船去日本。船在海上漂流了4天,3人在恶劣环境中死亡,到第7天,他们才到达日本的下关港,之后他们被送到一个山区小村——— 安野。日本西松建设要在那里建造一座发电厂,他们这群苦工的工作,是挖掘一条8公里长的隧道。

  白天,他们要工作12小时,每天都吃不饱,一顿饭只给一个高粱面或橡子面馒头;晚上,挤在一幢臭气熏天的木板房子里睡觉。到了冬天难以抵御严寒,有人就用水泥袋包住身体继续做工。吕学文等五人在绝境中策划了一项逃亡行动,但最终被抓住,关押在广岛监狱。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吕学文虽大难不死,但以后时常觉得头痛。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吕学文得以辗转回国,并与一直在家中照看老人并等他回来的妻子李传芳团聚。当时,曾有人说被强掳到日本的劳工不会有人活着回来,并劝李传芳不要再等了,尽早改嫁吧,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老人并等待丈夫的归来。2001年,李传芳去世,她与吕学文育有四个子女,目前也都是三世同堂了。

  艰难索赔:成立原告团,奔波十年对日诉讼

  1993年,吕学文便到日本要求西松建设道歉和赔偿,但遭到拒绝。

  昨天,记者看到了吕学文家人出示的当年吕学文撰写的《我们的强烈呼吁》一文。文中他代表360名中国劳工要求日本西松建设公司为当年的暴行谢罪、为死亡的中国劳工修建纪念馆,并给予经济补偿的要求。然而,这一正义的要求遭到拒绝。

  1998年,5名劳工及劳工的后人作为原告代表,在日本友人成立的“支援中国劳工起诉西松建设公司协会”帮助下,向广岛地方法院起诉,要求西松建设公司对每名原告赔偿550万日元。吕学文是原告团的团长。2002年7月9日,广岛地方法院第17次开庭审理,法院在认定西松建设公司强迫使用中国劳工违法的情况下,依然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决中国劳工败诉。劳工代表继续向广岛高等法院提起控诉。

  2003年8月13日,吕学文因病去世。就在去世前的6月25日,他还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在家人的搀扶下,给日方法院院长写亲笔信,请求对“西松建设案”公平判决。

  昨天下午,吕学文的子女们重读吕学文重病时写的这封亲笔信,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仍让人潸然泪下。

  愚公移山:子女继承遗志,终于等来正义

  然而,吕学文有生之年未能等到正义的判决。他的子女继承了老人未完成的愿望,为讨回正义和尊严,在关注此事的中日友人的大力帮助下,吕志刚等人继续为“西松建设案”的公正判决而奔波。

  2004年7月9日,日本广岛高等法院否决了广岛地方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判处西松建设公司向每名原告支付550万日元(约合42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这是日本高等法院首次对中国劳工赔偿诉讼案作出赔偿判决。但西松建设公司不服判决,拒不赔偿。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以中日联合声明中,中国曾放弃战争索赔权为由,判决原告没有索赔权,劳工再次败诉。至此,日本最高法院关闭了中国战争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索要战争赔偿的大门。

  今年10月23日,在日本东京简易法院,以日方出资2.5亿日元设立受害补偿信托基金等条件,与中国原告达成和解。根据和解条款,日本西松建设公司将拨出2.5亿日元设立受害补偿信托基金,将包括本案原告在内的360名中国劳工列入基金补偿的对象;和解条款中明确写入道歉语句;为中国劳工修建纪念碑。

  吕志刚告诉记者:“我们对‘西松建设案’的最终结果感到满意,因为父亲代表360名中国劳工的正义要求都实现了。这离不开对此提供过大量帮助的中日友人,例如日本方面支持中国劳工的律师团,关注中日友好的日本友人、国内同胞等等。有些日本友人,不惜变卖家产资助我们打官司,他们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十分感动。” (记者孙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