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生作业“规范令”能否起到“减负”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07:01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日益成为我们素质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如何为中小学生减负,不仅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是关乎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向。坦白地说,对于减负课题,出台的规定不可谓不多,民众的疾呼不可谓不强。然而遗憾的是,减负始终“原地踏步”,似是停留在口头;即使执行,也往往难逃“夭折”的宿命。

  有人说,减负之所以举步维艰,关键在于缺乏强制性措施,故而令其“弹性十足”。或许正是基于此,继江苏省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后,河南省再颁“规范令”,严格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

  无疑,这都是为“学生减负工程”增加重量级“砝码”。然而,从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的综合因素加以考量,仅就学业负担中的课业负担“开刀”,仅以限定作业时间的角度来约束,恐难以起到真正的“减负”作用。

  学生学业负担重,岂止是中小学生的“专利”,在通往高校名校之路上,这种负担已然渗透到学龄前儿童,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中国孩子很累的“根源”。说到底仍然是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现状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不变革,任何“减负”措施都是“杯水车薪”,甚至徒劳。

  就有网友戏言道,教师难道“变态”到想给学生布置多得喘不过气来的作业吗?当然未必。但教师头上有学校方面的压力,学校头上又有教育部门的压力,升学率、录取率是各校的“生命线”,也是教育部门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尺”。而确保升学率、录取率,“一定”的作业量是“基础”,这更是“实践”得出的“真知”。即使各教育部门、各学校统一动作,遵从“规范令”,为学生减负,减少作业量,谁又能保证家长方面就能“守法”呢?不是发生过家长担心孩子作业不够多,影响成绩,偷偷领着孩子去补课的事吗?对于家长的“违规”,法规又该如何“绳之”呢?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减负”往往陷入“按下这头,翘起那头”的原因。

  试问,在如此大背景下,一些地方的“规范令”能“撼动”我们的“一考定终身”吗?说实话,我们心存疑虑。

  因此,立法也好,下“规范令”也罢,为减负“保驾”,为素质教育“护航”,又怎能忽略以上这些现实问题?(作者:杨海东)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标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