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仙地·凡人·巨变

  我的家乡是永州市祁阳县潘家埠(现为潘市镇)仙人坪村,这里的山好、水好、人杰地灵,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相传,这里曾有一位仙人挑着一筐金、一筐银从此经过,因过于负重,扁担断折,两筐金银倾倒分别化作两座独立于平地、象征金银的黄土丘与灰石山。仙人只好歇息于此,并以断扁担戳地取水饮洗和睡卧石山之中,于是便有了终年流淌、冬暖夏凉的“仙人井”与纳凉休闲的“仙人亭”、“仙人床(石床)”。这虽是传说,但它却反映了家乡人世代对仙人般的生活的美好追求。

  然而,在我当兵离开家乡之时,人们心中的梦想始终都不能遂愿。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至家乡,在党的“三农”政策指引下,人们经过艰苦的努力,“仙人坪”才真正开始“仙境”般的巨变。

  记得我参军时,由于不通公路,从未去过县城的我是从潘市镇乘坐小汽轮船逆湘江而去的祁阳县城,近四十公里的路程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从部队调到长沙工作后,我由长沙回家乡处理父亲的后事,乘小汽车也足足花了八个半小时才到家。如今,不仅市县级高等级公路及乡村公路从村边通过,而且衡枣高速公路也从家门前经过,从长沙到家乡乘小汽车也只需两个半小时左右,为家乡人们的出行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我去参军前,村里与邻村几千亩稻田都要靠“仙人井”放水灌溉,每逢旱季、水量不足,人们只好架几条“水车”不分昼夜人工轮流脚踏“车水”浇灌;人们也不时因水量不足浇灌引起纠纷争斗。如今有了“石洞源水库”,从渠道引水灌溉,有效地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仙人井”近三十年来告别了“车水”灌溉的历史,井中清泉清澈见底,源源不断。

  当年,家乡的人们生火做饭和冬天取暖主要靠烧“柴火”。远近山上的灌木、茅草和树木几乎都被砍光,除少数木材被卖或自用外,大部分与柴草作“柴火”烧了,更有甚者,连山上的树蔸、田埂上的茅草、平地上的草皮有的都作“柴火”烧了,山上光秃秃的、水土流失、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如今,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实行了封山育林。大多数家里都是以沼气和煤为燃料,站在村口望去,满目青翠、生机盎然。

  几十年前,人们大多住的土坯房,吃的是红薯饭,点的是煤油灯,睡的是稻草(垫)床。如今,家家几乎都是红砖房,吃的是白米饭,点的是电灯,睡的是被垫床。有的家里还装了有线、电话,购买了电视机、洗衣机。年轻人穿着时尚,有的人还配备了手机,购买了摩托车。

  哦!这些巨变难道不是家乡人们世代追求的“仙人”般生活的彰显吗?我完全坚信,有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指引,有家乡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家乡人民共同奋发图强,在不远的将来,家乡“仙人坪”的美景一定会胜似仙境!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定会羡煞仙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