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岩松:计生国策也需适时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14:07  金羊网-羊城晚报

  重阳节当天,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关注爱老、敬老、养老问题,指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日渐明显,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

  节目最后,白岩松提出几个问题,首先是计划生育这项国策不应只是铁板一块,要随着人口年龄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其次应该允许社会民间的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第三,希望社区养老模式尽早建立。

  小夫妻服侍四老人

  想孝顺苦于没能力

  当下年轻人即将或正在面临的尴尬:

  小夫妻服侍四老人

  想孝顺苦于没能力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目前失能老人已经达到940万。失能老人,是指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年人。如何照顾这些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也成为困扰千万家庭的问题。

  史大爷是天津红桥区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重阳节前夕老人的几个女儿特意回到家里,在老人床前一起度过简单的老人节。

  史大爷今年86岁,由于患有脑萎缩和心脏病,两年前,他的五个女儿就全部辞掉了工作,每天两人值班,和母亲一起喂史大爷吃饭喝水,给老人翻身梳洗,还要进行一些由护士完成的基础医学护理,儿女们家庭都不是很宽裕,为父亲放弃工作实在是无奈之举。

  因为不能得到更专业规范的长期照料服务,患者本人和家庭都在承载着很多的痛苦,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的詹大爷身上。一般的养老院很少接收像詹大爷这样的失能老人,而能够接收的住院费用又十分昂贵。

  其实很多家庭面对失能老人都有类似的担忧,和不接收失能老人相比,很多相对健康的老人也遇到了公益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情况。在北京的四季青养老院,记者了解到,虽然这里的入住率已经饱和,但是前来登记的老人还是络绎不绝。

  节目中提出问题:这些特殊老人所面临的状况,包括他们家人所面临的状况,是不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或者说我们未来也要面临这样一种情况?

  白岩松在评论时说:(面对上述状况)我首先看到的不是可怜、同情或者福利机构的欠缺,我首先看到的是羡慕。为什么这么说?片子一开始的史大爷,病了之后有五个女儿辞职来到他的身边,请问你我将来有可能吗?我们这一代人将来的局面可能是四个老人病在里头,外头两个儿子或者媳妇,两口子在那哭,不是不孝顺,是没有能力,这是第一种局面。第二个要羡慕的是北京的詹大爷老两口,人家夫人都78岁了,但是老两口能相濡以沫,一直走到现在,想象一下还有相当多的是单身的老人们,局面会更悲惨。

  “9064”模式折射发展新趋势:

  居家养老仍是主流

  社区养老空间很大

  白岩松在节目中分析:在中国,居家养老、养儿防老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99%是居家养老,只有1%是社会养老。除了观念的原因,还有经济能力的原因。包括农村在内,有多少家庭有经济能力能把这么多老人送到社会性的福利机构里?第三,社会福利机构虽然在快速地发展,但是跟不上需求。2005年,老年福利机构在城镇有41万个,在农村有89万个,住养了多少人呢?连农村带城镇加起来108万人,这只占全国老人极小的比例———到目前为止,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总人口12.79%,也就是1.62亿人。

  对于老年人问题,应该当成国家战略来看待:我们现在是1.62亿60岁以上的老人,2009年,是七八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到2020年将有2.48亿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7%,大约是四五个人养一个老人;2050年,将有4.3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不到三个中国人就要养一个老人,养得起吗?

  从目前操作的角度来讲,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哪些方式更合适?

  白岩松说: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们的下一代人,居家养老还是很难改变的一种模式,这跟文化、跟我们的经济状况,跟整个社会的结构紧密相关。尽管居家养老会是最大的一部分,但逐渐萎缩和减少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数字———“9064”———这是北京养老现在已经达成的一种模式,“90%”的老年人是居家养老,但是已经有“6%”的老年人是社区养老,还有“4%”的老年人集中养老。大的趋势是逐渐减少90%,而增加6%和4%。这里最大的空间就是在社区。

  央视提出“大胆”建议:

  国策并非铁板一块

  政策也应适时变化

  据统计,我国的老人当中60%是在农村,也就是说农村的老人大约有一亿左右,这些人当中当然有生活非常幸福、富足的,当然也有生活并不是特别理想的。

  白岩松说,在农村,关于老年人新的养老保险的问题,慢慢也开始跟城市接轨,这将会解决很大的问题。有关专家在调查中发现,农村老人特别盼望能够享受到与城镇老人相同的养老金待遇,国家的养老保险和最低养老金的保障制度,也应该尽快惠及到农村所有的老人。另一方面,在新农合基础上也要尝试不增加床位的养老模式,但是带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应允许各种民营资本进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补贴,否则这是一个微利行业,没人愿意干。

  例如北京,“9064”里头,老年人社区养老,集中养老有新的模式,60岁到79岁的重残老人和8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发一百元服务券,可以“买”服务,这是将来一个很大的模式。“当然,全国有几个北京啊……”

  现在到城里做家政工,照顾城里老人的大多是农村妇女,那么将来照料农村老人,她们也应该是主力军。节目中提到的一个村,几位妇女现在已经组织起来了,她们在积极地筹划建村里的社区养老院,还有河北省乾安县的材源村,村委会的女会计已经建起了社区养老互助中心,目前她们选了三个农村留守妇女,有爱心、有同情心,也有孝心的留守妇女来照料11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

  节目的最后,白岩松说:我想提出几个问题,第一:计划生育是国策,计划生育是政策,但不是铁板一块,一定会随着人口年龄格局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什么时候变呢?是宁可早一点变还是晚一点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在国家确定了战略和大的政策方向下,应该允许社会民间的资本进入养老。第三:我更主张不增加床位的养老模式的尽早建立,在城市的叫社区模式,在农村的就可以是村属养老院……

  今日看点

  □人口结构老化明显

  □居家养老观念难移

  □两小面临照顾四老

  □计生政策能否调整

  农村养老保险

  新农保今年试点

  十年内覆盖农村

  众所周知,中国的老年人口集中在农村,但是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的关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农村人口都是靠家庭养老。社会的发展使得这一模式面临种种挑战与危机,威胁着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养老保险政策都是针对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险问题。1991年6月,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并在全国范围试点推广,制度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才在中国拉开了序幕。

  今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根据《指导意见》,今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